搜索
首页 《昔游诗 其三》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意思:才知道座席湿,完全覆盖杯中羹。

出自作者[宋]姜夔的《昔游诗 其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浪的诗,通过对九山奔向洞庭湖的生动描绘,以及在风浪中舟行起伏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惊奇。 首段描绘了九山如马,奔向洞庭湖的壮观景象,波浪平的小舟经过此处,令人庆幸。接着,诗人描绘了大风忽起,波浪翻腾的情景,舟如叶轻,起伏跌宕。诗人以生动的比喻,将风浪比作高升的马匹、飞驰的车辆、跳跃的白狮子,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诗中“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风浪的起伏不定,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风浪中的惊恐和紧张。而“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一句,则将九山与风浪对比,突出了风浪的威势。 最后一段,诗人描述风浪过后,湖面恢复平静,而湖水打湿了床席,仿佛将杯中之物全部倾覆,形象地表现了风浪的威力。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风浪的威势和惊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惊奇。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山如马首,一一奔洞庭。
小舟过其下,幸哉波浪平。
大风忽怒起,我舟如叶轻。
或升千丈坡,或落千丈坑。
回望九马山,政与大浪争。
如飞鹅车礮,乱打睢阳城。
又如白狮子,山下跳狰狞。
须臾入别浦,万死得一生。
始知茵席湿,尽覆杯中羹。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姜夔(kuí)(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杯中

    读音:bēi zhōng

    繁体字:杯中

    意思:指杯中之酒。
      ▶明·卓人月《花舫缘》第一齣:“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造句:暂无

  • 茵席

    读音:yīn xí

    繁体字:茵席

    意思:(参见茵蓆)
    亦作“茵蓆”。
     褥垫;草席。
      ▶《韩非子•十过》:“茵席雕文。”
      ▶汉·傅毅《舞赋》:“陈茵席而设坐兮,溢金罍而列玉觞。”
      ▶

  • 覆杯

    读音:fù bēi

    繁体字:覆杯

    英语:inflammatory blepharoedema

    意思:
     1.倒置酒杯。形容尽饮。
      ▶南朝·宋·鲍照《三日》诗:“解衿欣景预,临流竞覆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