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知非》 思苦膏火煎,忧深扃锁秘。

思苦膏火煎,忧深扃锁秘。

意思:思苦油火煎,忧虑深锁锁保密。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和知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对“禅”和“醉”的赞美,来表达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首先,诗中描绘了禅的力量和醉的解脱。禅能够消除人我之间的分别,使人忘却荣辱,而醉则可以让人忘记一切,包括现实世界的荣辱和哀乐。这两者都代表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其次,诗中还表达了对礼法和神气的轻视。儒家重视礼法,道家注重养神气,但作者认为这些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相反,禅定中的深味和空旷如虚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 最后,诗中还表达了对摆脱尘世烦恼的追求。作者认为,除了禅定和醉之外,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摆脱尘世的烦恼和愧疚。这种追求体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定和醉的赞美。这种追求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因君知非问,诠较天下事。
第一莫若禅,第二无如醉。
禅能泯人我,醉可忘荣悴。
与君次第言,为我少留意。
儒教重礼法,道家养神气。
重礼足滋彰,养神多避忌。
不如学禅定,中有甚深味。
旷廓了如空,澄凝胜于睡。
屏除默默念,销尽悠悠思。
春无伤春心,秋无感秋泪。
坐成真谛乐,如受空王赐。
既得脱尘劳,兼应离惭愧。
除禅其次醉,此说非无谓。
一酌机即忘,三杯性咸遂。
逐臣去室妇,降虏败军帅。
思苦膏火煎,忧深扃锁秘。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膏火

    读音:gāo huǒ

    繁体字:膏火

    英语:lights

    意思:
     1.照明用的油火。
      ▶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心如膏火,独夜自煎。”
      ▶宋·苏轼《上元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