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
                        
                         
                            
意思:七十浮生已半辈子,徒劳何日见功名。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长洲遣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是一首描绘诗人晚年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深感悟。
首联“七十浮生已半生,徒劳何日见功名”,诗人用“七十浮生”这一富有哲理的表述,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生活,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而“徒劳何日见功名”则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渴望和追求,但又无奈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老,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奋斗,无法看到功名的实现。这种矛盾的心情,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
颔联“折腰米贱堪羞死,负郭田荒好力耕”,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诗人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感到羞愧,因为自己无法摆脱这种困境而感到无奈。同时,诗人也看到了自己家的田地荒芜,希望通过努力耕种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是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写照。
颈联“庭鹤惯侵孤坐影,邻鸡应信夜吟声”,描绘了诗人家中的生活场景。庭院的鹤已经习惯了与诗人的独坐相伴,而邻居的鸡也相信诗人的夜吟声。这种描述表现了诗人生活的孤独和寂静,但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尾联“年来更待贤良诏,咫尺松江未濯缨”,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人希望朝廷能够发布贤良的诏书,为自己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能够解决自己家乡的荒芜问题。这种期待和希望,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年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生活和自然的深深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