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闵冢》 壁石刻位号,列侍幽宫隅。

壁石刻位号,列侍幽宫隅。

意思:石壁上刻称号,排列在深宫角。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闵冢》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悲愤而深沉的语调,描绘了一场对广陵墓地被盗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死亡永恒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墓地的场景,盗贼打开了墓门,石枢被移开,墓室内的景象被逐一展现。铜铸的五尺人像,以及幽宫内的排列侍从,都揭示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贵和地位的显赫。然而,诗人在描述这些景象的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死亡的永恒。 接着,诗人对墓中尸体的描述,显示了其生前拥有财富和地位,死后却仍然保存完好,千年不腐。这种对比让人思考生与死的关系,以及财富和地位在生命中的真正意义。 最后,诗人引用了尧舜、周公、孔子的例子,他们生前追求富贵,死后却与普通人无异。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永恒,以及生死之间的对比和转化。 整首诗以一种深沉而悲愤的语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死亡永恒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同时也应该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永恒是相互依存的。 此外,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担忧。通过描绘墓地的被盗,诗人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不义,同时也对未来的社会状况表示了担忧。这种批判和担忧也是这首诗的重要主题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盗发广陵冢,及扉开石枢。
中环走彻道,高阔可通车。
五尺铜铸人,执兵冠服朱。
壁石刻位号,列侍幽宫隅。
殿将将军属,侍郎常侍俱。
启棺见其尸,鬓斑颜未渝。
白璧十双藉,云母一尺铺。
黄金塞耳鼻,千岁不腐枯。
生为贵与富,死与人未殊。
後世逢暴祸,虽久将焉如。
尧舜及周孔,岂不固形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石刻

    读音:shí kè

    繁体字:石刻

    短语:刻印 木刻

    英语:stone inscription

    意思:
     1.刻有文字、图画的碑碣或石壁。亦指上面所刻字画的拓本。

  • 宫隅

    读音:gōng yú

    繁体字:宮隅

    意思:(宫隅,宫隅)
    谓建于宫墻四角的高大围屏。
      ▶《周礼•考工记•匠人》:“王宫门阿之制,五雉;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郑玄注:“宫隅,城隅,谓角浮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