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意思:看尽一帘红雨,是谁亲自把花铃?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之情。 首句“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中,“蜀弦秦柱”指的是乐器,这里作者用它们来比喻春风吹拂下,柳枝轻摇,莺啼声声,但这些对诗人来说并没有牵动情感,他只是整日地掩在屏风后,独自欣赏这一切美景。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淡然欣赏,对生活的淡定态度。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花事,花儿渐渐凋谢,轻翎和弱絮都褪去了粉饰,预示着春天的结束。诗人对这种自然的流转既感到惋惜,又觉得它如萍一样短暂而美丽。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这里用“东风”象征春天的到来,但“余寒”却似乎在和春天作对,迟迟不退。然而,“东风”终究是吹散了余寒,带来了温暖和煦的春意。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最后两句中,“红雨”指的是落花飘零的景象,“花铃”则是护花的方法,诗人看尽了一帘的落红,不禁要问自己:为谁亲自系花铃?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留恋和对生活的孤独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深深喜爱和留恋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生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蜀弦秦柱不关情,尽日掩云屏。
已惜轻翎退粉,更嫌弱絮为萍。
东风多事,余寒吹散,烘暖微酲。
看尽一帘红雨,为谁亲系花铃?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红雨

    读音:hóng yǔ

    繁体字:紅雨

    英语:blood rain

    意思:(红雨,红雨)

     1.红色的雨。
      ▶《说郛》卷三一引《致虚阁杂俎》:“天宝十三年,宫中下红雨,色若桃花。

  • 花铃

    读音:huā líng

    繁体字:花鈴

    意思:(花铃,花铃)
    指用以惊吓鸟雀的护花铃。
      ▶清·梁清标《辘轳金井》词:“斗草平芜,逞芙蓉双颊,花铃暗掣,蚤惊见绿杨飞雪。”

    解释:1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