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题卜铺壁》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意思:不应长卜卦,要得到酒钱。

出自作者[唐]王绩的《戏题卜铺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诗,它描绘了两位古代名士刘伶和毕卓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羡慕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了刘伶和毕卓这两位古代名士,他们都是以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洒脱不羁的形象著称于世。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喜好饮酒,放浪形骸,曾有“醉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言壮志。而毕卓则是晋朝时期的一位名士,他喜好饮酒,常常夜宿酒肆,醉眠于酒瓮之间。这两位名士的形象在诗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让人感受到他们的洒脱和自由。 其次,诗中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了他们的生活状态,早晨跟随刘伶外出饮酒,夜晚则跟随毕卓回到家中。这种生活状态体现了他们的自由和洒脱,不受世俗的束缚,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最后,“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羡慕之情。作者认为像刘伶和毕卓这样的人不应该仅仅依靠卖卜为生,而应该追求更加自由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两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通过描绘刘伶和毕卓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
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古绛州龙门县(山西万荣县通化镇,通化镇1972年由河津县划入万荣县)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宿州五柳风景区),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关键词解释

  • 头钱

    读音:tóu qián

    繁体字:頭錢

    英语:the kitty

    意思:(头钱,头钱)

     1.汉代人口税的一种。
      ▶汉制:从七岁至十四岁的儿童,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钱。
     

  • 不应

    读音:bù yīng

    繁体字:不應

    意思:(不应,不应)
    I

     1.不应该。
       ▶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古今小说•李公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