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秋看月有感》 今年京口月,犹得杖藜看。

今年京口月,犹得杖藜看。

意思:今年京口月,还得杖藜看。

出自作者[清]吴伟业的《中秋看月有感》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今年京口月,犹得杖藜看》是一首优美的七言绝句,它通过描绘京口月下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重获安宁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壮志难酬的无奈。 首句“今年京口月,犹得杖藜看”,诗人用京口这个地名指代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即使是在战争年代,人们依然能够在月下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杖藜在这里象征着诗人的闲适生活,也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暂息干戈易,重经少壮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的感慨。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之后,人们终于可以暂时放下武器,享受和平的生活。然而,再次经历这种安宁的生活却变得异常困难,因为曾经的少壮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江声连戍鼓,人影出渔竿”这两句诗描绘了京口月下的景象,江声和戍鼓声交织在一起,人们则在渔竿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这些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最后一句“晚悟盈亏理,愁君白玉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晚上的月亮有盈亏变化,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起伏和变化。诗人用白玉盘比喻月亮,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描绘京口月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结束、重获安宁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壮志难酬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今年京口月,犹得杖藜看。
暂息干戈易,重经少壮难。
江声连戍鼓,人影出渔竿。
晚悟盈亏理,愁君白玉盘。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吴伟业(1609年6月21日—1672年1月23日)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汉族,江苏太仓人。

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清顺治十年(1653)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

关键词解释

  • 京口

    读音:jīng kǒu

    繁体字:京口

    英语:Jingkou

    意思:古城名。在今江苏·镇江市。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
      ▶东晋、南

  • 今年

    读音:jīn nián

    繁体字:今年

    英语:this year

    意思:本年。指说话时的这一年。
      ▶晋·李密《陈情事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宋·苏轼《九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