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赠胡先生》 吾愿圣帝营太平,补葺廊庙枝倾颓。

吾愿圣帝营太平,补葺廊庙枝倾颓。

意思:我希望圣帝营太平,修补廊庙枝倾倒。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寄赠胡先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先生”的豪杰人物的赞扬和歌颂。诗中描绘了这位先生胸怀广博、文章道德出众、为民所敬仰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先生的敬仰之情和对社会安定的渴望。 首联“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直接赞美先生是天下豪杰之魁首,其胸怀广阔如天所开,文章和事业则望之如同孔孟,无人能及。这一联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先生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地位。 颔联“十年留滞东南州,饱足藜藿安蒿莱。”描述了先生在东南州县滞留多年,却始终保持清廉节俭,安于粗茶淡饭。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先生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 颈联“独鸣道德惊此民,民之闻者源源来。”描述了先生以道德感化民众,民众听闻其名声后纷纷前来归附。这一联通过描绘先生的道德影响力,展现了先生的仁爱之心和感召力。 尾联“吾愿圣帝营太平,补葺廊庙枝倾颓。”表达了作者对圣明天子的期望,希望他能招募先生这样的豪杰之士,共同为国家的太平盛世添砖加瓦。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人才的渴求。 整首诗通过对先生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诗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细节描写等手法,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先生天下豪杰魁,胸臆广博天所开。
文章事业望孔孟,不复睥睨蔡与崔。
十年留滞东南州,饱足藜藿安蒿莱。
独鸣道德惊此民,民之闻者源源来。
高冠大带满门下,奋如百蛰乘春雷。
恶人沮服善者起,昔时蹻跖今骞回。
先生不试乃能尔,诚令得志如何哉。
吾愿圣帝营太平,补葺廊庙枝倾颓。
披旒发纩广耳目,照彻山谷多遗材。
先收先生作梁柱,以次构架桷与榱。
群臣面向帝深拱,仰戴堂陛方崔嵬。
作者介绍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关键词解释

  • 廊庙

    读音:láng miào

    繁体字:廊廟

    英语:imperial court

    意思:(廊庙,廊庙)
    殿下屋和太庙。指朝廷。
      ▶《国语•越语下》:“谋之廊庙,失之中原,其可乎?王姑勿许也。

  • 圣帝

    读音:shèng dì

    繁体字:聖帝

    意思:(圣帝,圣帝)
    犹圣主,圣君。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则不然,圣帝流德,天下震慴,诸侯宾服,威振四夷。”
      ▶唐·白居易《泛渭赋》:“我为人兮最灵,所以愧

  • 倾颓

    读音:qīng tuí

    繁体字:傾頹

    英语:capsize; overturn

    解释:1.亦作\"倾颓\"。 2.倒塌。 3.指身体倾侧﹑跌倒。 4.衰亡;衰败。

  • 平补

    读音:píng bǔ

    繁体字:平補

    意思:(平补,平补)
    谓平缓地补养。
      ▶《朱子语类》卷一•七:“先生病起,不敢峻补,只得平补,且笑曰:‘不能兴衰拨乱,只得扶衰补敝。’”
      ▶《文匯报》1981.4.2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