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痛恨》 陇上健儿嗟不见,洛阳女子恨偏多。

陇上健儿嗟不见,洛阳女子恨偏多。

意思:陇上健儿赞叹不见,洛阳女子恨偏多。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痛恨》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扬丞相开边的壮举,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原复兴和抵御外敌的渴望。诗中通过描绘百年身世、万里胡尘、陇上健儿和洛阳女子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 首联“丞相开边靡有它,中原要复识干戈。”描绘了丞相开边的壮举,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渴望。诗句中的“靡有它”强调了开边的决心和重要性,而“中原要复识干戈”则表达了对恢复中原的渴望,需要用战争来保卫国家。 颔联“百年身事今如此,万里胡尘可奈何。”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和无奈。诗句中的“百年身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国家命运的变迁,而“万里胡尘”则描绘了外敌入侵的严重性,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颈联“陇上健儿嗟不见,洛阳女子恨偏多。”通过描绘陇上健儿和洛阳女子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普通民众的关注和对和平的向往。陇上健儿是英勇的战士,而洛阳女子则是普通百姓的代表,她们的遭遇和情感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影响和痛苦。 尾联“朝朝上食陵头否,肠断东巡白帝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战争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的向往。诗句中的“朝朝上食陵头”暗示了战争的频繁和艰苦,而“肠断东巡白帝歌”则表达了对战争的痛苦和无奈,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国家现状、普通民众的情感和对和平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丞相开边的壮举的赞扬和对国家复兴的渴望,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和深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丞相开边靡有它,中原要复识干戈。
百年身事今如此,万里胡尘可奈何。
陇上健儿嗟不见,洛阳女子恨偏多。
朝朝上食陵头否,肠断东巡白帝歌。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 健儿

    读音:jiàn ér

    繁体字:健兒

    短语:选手 运动员

    英语:good athlete

    意思:(健儿,健儿)

     1.勇士;壮士。
      ▶《乐府诗集•横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陇上

    读音:lǒng shàng

    繁体字:隴上

    意思:(陇上,陇上)
    泛指今陕北、甘肃及其以西一带地方。
      ▶晋·傅玄《惟庸蜀》诗:“姜维屡寇边,陇上为荒芜。”
      ▶《晋书•刘曜载记》:“右军刘干攻平襄,克之,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