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严大夫之桂州》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意思:莎城百越北,路人九疑山南面。

出自作者[唐]张籍的《送严大夫之桂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湘潭风土人情的诗,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湘潭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性。 首联“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描绘了诗人率领队伍经过湘潭时的情景。旌旆,即旗帜,这里代指军队或旅行队伍。诗人率领队伍经过湘潭,对这里的幽奇景色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莎城,即莎草之城,这里用来形容湘潭的广袤土地。百越和九疑,都是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称呼,这里代指湘潭的南部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湘潭丰富多样风土人情的向往和探索。 颔联“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描绘了湘潭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有地多生桂,描绘了湘潭土地肥沃,多产桂树。无时不养蚕,则描绘了湘潭人民以养蚕为生的状况。这一联通过描述桂树和蚕,展现了湘潭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颈联“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则描绘了湘潭的风俗民情。听歌疑似曲,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音乐的喜爱和赞赏。风俗自相谙,则表达了湘潭人民的风俗习惯独特,自成一体,让人感到亲切和熟悉。这句诗通过音乐的描绘,展现了湘潭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全诗通过对湘潭自然景观、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湘潭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诗人对湘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通过诗句传达给了读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风土人情的敏锐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关键词解释

  • 百越

    读音:bǎi yuè

    繁体字:百越

    英语:Baiyue nationality

    意思:亦作“百粤”。
     我国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分布在今浙、闽、粤、桂等地,因部落众多,故总称百越。亦指百越居住的地

  • 行路

    读音:xíng lù

    繁体字:行路

    英语:walking along the street

    意思:
     1.道路。
      ▶南朝·宋·颜延之《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