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严大夫之桂州》

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
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湘潭风土人情的诗,通过对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湘潭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多样性。 首联“旌旆过湘潭,幽奇得遍探。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描绘了诗人率领队伍经过湘潭时的情景。旌旆,即旗帜,这里代指军队或旅行队伍。诗人率领队伍经过湘潭,对这里的幽奇景色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莎城,即莎草之城,这里用来形容湘潭的广袤土地。百越和九疑,都是古代对南方地区的称呼,这里代指湘潭的南部地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湘潭丰富多样风土人情的向往和探索。 颔联“有地多生桂,无时不养蚕。”描绘了湘潭的地理环境和经济状况。有地多生桂,描绘了湘潭土地肥沃,多产桂树。无时不养蚕,则描绘了湘潭人民以养蚕为生的状况。这一联通过描述桂树和蚕,展现了湘潭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颈联“听歌疑似曲,风俗自相谙。”则描绘了湘潭的风俗民情。听歌疑似曲,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音乐的喜爱和赞赏。风俗自相谙,则表达了湘潭人民的风俗习惯独特,自成一体,让人感到亲切和熟悉。这句诗通过音乐的描绘,展现了湘潭人民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 全诗通过对湘潭自然景观、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民情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湘潭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诗人对湘潭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通过诗句传达给了读者。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风土人情的敏锐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诗词关键字: 养蚕 行路 疑似
相关诗词
  • 1
    [先秦]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何故至於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於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 2
    [唐]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3
    [唐]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