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当年琢帝青,浮波不异木杯轻。
意思:宝石当年琢磨帝青色,在波不异木杯轻。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姑苏杂咏 开元寺石钵》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宝石和佛教的传承,通过描绘宝石的历史和佛教的灵性传承,表达了对古老智慧和神圣传统的敬仰。
首联“宝石当年琢帝青,浮波不异木杯轻。”描绘了宝石的珍贵和其被精心雕琢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佛教的智慧如同宝石一样,经过精心雕琢,能够照亮人们的心灵。第二句则描绘了宝石在水中漂浮的轻盈,象征着佛教的智慧如同水一样,能够包容万物,无所不至。
颔联“传灵已历乾陀国,乞食曾来舍卫城。”进一步描绘了宝石和佛教的传承。这里提到佛教的灵性传承已经历了无数的国家,而佛陀也曾在此地舍卫城乞食,进一步强调了佛教的普遍性和影响力。
颈联“渔父得时初洗献,法王在日每擎行。”描绘了佛教的修行者和信徒们对佛教的敬仰和奉献。他们像渔夫一样,在适当的时候献上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像法王在世时一样,坚持修行和行善。
尾联“寺僧见客休频出,恐有藏龙此内惊。”最后一句提醒人们要保持敬畏和尊重,不要轻易打扰寺院中的神圣事物。这里用“藏龙”来比喻寺院中的神圣力量和神秘之处,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宝石和佛教的传承,表达了对古老智慧和神圣传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不要轻易打扰寺院中的神圣事物。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充满了对佛教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