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

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

意思:本想勉励贤能敦古学,可以喂趋利竞争赚钱。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充满仁爱的社会环境,表达了对教育、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首联“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关怀和仁爱的社会环境。这里的“朝家”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取遗”意味着接纳和包容各种不同的人,无论他们来自何处,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乐育”则象征着教育,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仁爱的教育环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 颔联“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诗人表达了对教育公平和道德教育的重视。诗人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有德行的“贤人”,鼓励他们重视传统学问,追求真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社会上出现了追逐私利、结党营私的风气,这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和道德教育的初衷。 颈联“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诗人借古人自重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诗人认为,过去的人们重视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但现在社会风气却日渐薄俗,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底线的崩溃。 尾联“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诗人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期待。诗人将社会比作一条河流,其中鱣和鲂是两种鱼类,它们在河流中争夺生存空间。而巨鱼则象征着那些有远见和勇气的人,他们将会引领社会变革的风潮,如同风雷一般。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巨鱼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道德和社会变革的关注和期望。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重视传统学问和道德修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未来社会变革的期待。这首诗充满了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
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
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
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古学

    引用解释

    1.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 徐彦 疏:“《左氏》先著竹帛,故 汉 时谓之古学;《公羊》 汉 世乃兴,故谓之今学。” 汉 许冲 《上<说文解字>书》:“臣父故大尉南閤祭酒 慎 ,本从 逵 受古学。” 段玉裁 注:“古学者,《古文尚书》、《诗毛氏》、《春秋左氏传》及《

  • 趋利

    读音:qū lì

    繁体字:趨利

    英语:go after profit or gain

    意思:(趋利,趋利)
    亦作“趍利”。
     
     1.追求财利。
      ▶《晏子春秋•问上二一

  • 朋来

    读音:péng lái

    繁体字:朋來

    意思:(朋来,朋来)
    犹吉庆。语出《易•复》:“朋来无咎。”
      ▶宋·苏轼《贺正启》:“庆此朋来之辰,必有汇征之福。”

    解释:1.犹吉庆。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