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
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
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
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充满仁爱的社会环境,表达了对教育、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首联“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关怀和仁爱的社会环境。这里的“朝家”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取遗”意味着接纳和包容各种不同的人,无论他们来自何处,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乐育”则象征着教育,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仁爱的教育环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 颔联“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诗人表达了对教育公平和道德教育的重视。诗人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有德行的“贤人”,鼓励他们重视传统学问,追求真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社会上出现了追逐私利、结党营私的风气,这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和道德教育的初衷。 颈联“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诗人借古人自重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诗人认为,过去的人们重视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但现在社会风气却日渐薄俗,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底线的崩溃。 尾联“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诗人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期待。诗人将社会比作一条河流,其中鱣和鲂是两种鱼类,它们在河流中争夺生存空间。而巨鱼则象征着那些有远见和勇气的人,他们将会引领社会变革的风潮,如同风雷一般。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巨鱼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道德和社会变革的关注和期望。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重视传统学问和道德修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未来社会变革的期待。这首诗充满了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诗词关键字: 趋利 难进 风雷
相关诗词
  • 1
    [明]
    处疴情方愆,览籍亦棼结。
    止迹丘樊间,喜与荷锄列。
    晨星沐未遑,周葺幸余力。
    夙英始敛华,密露若莹雪。
    螽趯感离歌,祼鸣及豳月。
    萋萋瓜畔空,厌厌豆畦歇。
    观化有消虚,征情既伸屈。
    庶几东陵隐,岂伊公仪哲。
    永此藿食资,耕凿藏吾劣。
  • 2
    [宋]
    梵宇萧条白日长,苦空谭尘接藤床。
    云章酷爱休诗丽,莲柄慵思远社香。
    石发雨梳鸡苑寂,风梭春织鹫山凉。
    劫灰心火销平尽,又听钟声下讲堂。
  • 3
    [宋]
    晓剃吟髭雪半零,海窗曾咒钵龙醒。
    蚤知西竺能持法,应笑南僧不会经。
    云气昼间侵尘柄,藓痕春老上铜瓶。
    近来禅观都无语,手指馀花满寺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