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
意思:国家意志在取遗漏的人才,音乐教育推仁也来到呢。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和公仪试进士终场有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充满仁爱的社会环境,表达了对教育、道德和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首联“朝家意在取遗才,乐育推仁亦至哉”,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关怀和仁爱的社会环境。这里的“朝家”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取遗”意味着接纳和包容各种不同的人,无论他们来自何处,无论他们的背景如何。“乐育”则象征着教育,诗人描绘了一个充满仁爱的教育环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
颔联“本欲励贤敦古学,可嗟趋利竞朋来”,诗人表达了对教育公平和道德教育的重视。诗人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有德行的“贤人”,鼓励他们重视传统学问,追求真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社会上出现了追逐私利、结党营私的风气,这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和道德教育的初衷。
颈联“昔人自重身难进,薄俗多端路久开”,诗人借古人自重的故事,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诗人认为,过去的人们重视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但现在社会风气却日渐薄俗,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将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道德底线的崩溃。
尾联“何异鱣鲂争尺水,巨鱼先已化风雷”,诗人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期待。诗人将社会比作一条河流,其中鱣和鲂是两种鱼类,它们在河流中争夺生存空间。而巨鱼则象征着那些有远见和勇气的人,他们将会引领社会变革的风潮,如同风雷一般。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巨鱼一样勇敢地面对挑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教育、道德和社会变革的关注和期望。诗人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真理,重视传统学问和道德修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和对未来社会变革的期待。这首诗充满了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进步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