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月夜下桐江闻孤雁》 烟月满江渔火寒,一声孤雁下芦滩。

烟月满江渔火寒,一声孤雁下芦滩。

意思:烟月满江渔火寒,一声孤雁下芦苇滩。

出自作者[明]王叔承的《月夜下桐江闻孤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孤寂的乡村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际之间徘徊的微妙情感。 首句“烟月满江渔火寒”描绘了满月高悬,烟雾缭绕的江面上,渔火点点,寒意袭人的景象。这里的“烟月”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而“满江”则展示了广阔的水域,为后续的孤雁和渔夫的描绘提供了背景。 “一声孤雁下芦滩”进一步描绘了这幅画面,一只孤独的大雁落在了芦苇滩上,增添了凄凉和孤寂的氛围。这个细节展示了渔夫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隔天总有家书到”描绘了诗人期待家人消息的情景,每天都有一封家书到达,虽然诗人在物质上并不匮乏,但这种期待和不确定性却让人感到不安。 “水碧山青不耐看”是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不耐烦,他更渴望的是与家人团聚的温暖和安慰。这里的“水碧山青”象征着自然的美景,但诗人却无法欣赏,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渔夫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亲人的思念。诗中的细节和情感描绘得十分细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烟月满江渔火寒,一声孤雁下芦滩。
隔天总有家书到,水碧山青不耐看。
作者介绍
王叔承(1537—1601)明诗人。初名光允,字叔承,晚更名灵岳,字子幻,自号昆仑承山人,吴江人。喜游学,纵游齐、鲁、燕、赵,又入闽赴楚。在邺下,郑若庸荐之赵康王。

关键词解释

  • 渔火

    解释

    渔火 yúhuǒ

    [lights on fishing boats] 指渔船上的灯光,火把

    引用解释

    渔船上的灯火。 唐 钱起 《送元评事归山居》诗:“水宿随渔火,山行到竹扉。” 宋 汪元量

  • 孤雁

    读音:gū yàn

    繁体字:孤雁

    意思:见“孤鴈”。

    解释:1.见\"孤鴈\"。

    造句:嘹唳冻云孤雁,盘旋枯木寒鸦。《孤雁》诗:“可怜的孤魂啊!避免产

  • 烟月

    引用解释

    亦作“烟月”。 1.云雾笼罩的月亮;朦胧的月色。 唐 张九龄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诗:“林园事益简,烟月赏恒餘。” 后蜀 鹿虔扆 《临江仙》词之一:“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 宋 秦观 《望海潮·越州怀古》词:“汎五湖烟月, 西子 同游。” 清 孙枝蔚 《坐朱纫芳半舟留题》诗:“烟月每逢歌管处,波澜难到酒壚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