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晏相公西湖》 箫鼓不从后,笔牍常在旁。

箫鼓不从后,笔牍常在旁。

意思:箫鼓不从后面,写字常在旁边。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和晏相公西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夏日诗,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 首联“鸣蝉忽以急,夏景晏林塘。”描绘了夏日鸣蝉的急促鸣叫和林间池塘的宁静景色,为整首诗定下了热烈而宁静的基调。 颔联“不知何山雨,飒然送微凉。”描绘了山间雨后的清凉,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进一步强化了夏日的氛围。 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通过对荷花、茭白、清渠、稻田、落果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夏日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机勃勃的氛围。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通过这些生动的描绘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在夏日中散步、欣赏景色、写诗作赋,表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他与游鱼、飞鸟和谐相处,表现出一种与自然相融的境界。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因为朋友的赠诗让他在炎热的夏日中感受到了清凉和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夏日诗,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鸣蝉忽以急,夏景晏林塘。
不知何山雨,飒然送微凉。
荷茭忽翻倒,四散飘暗香。
清渠决决流,碧色浸稻身。
零落堕林实,琐碎开水芳。
公来必乘晚,散步方徜徉。
箫鼓不从后,笔牍常在旁。
游鱼自成族,飞鸟不乱行。
周览时景佳,郁穆发新章。
何意蓬荜士,传贶谬所当。
时方苦炎暵,汗下挥其滂。
三复大雅作,清风肃衣裳。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箫鼓

    读音:xiāo gǔ

    繁体字:簫鼓

    意思:(箫鼓,箫鼓)
    箫与鼓。泛指乐奏。
      ▶南朝·梁·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家种黄柑丹荔,户拾

  • 不从

    读音:bù cóng

    繁体字:不從

    意思:(不从,不从)

     1.不服从;不听从。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后汉书•韩棱传》:“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