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杜甫集》 忍交孙武重泉下,不见时人说用兵。

忍交孙武重泉下,不见时人说用兵。

意思:忍受交孙武重泉下,不被当时人说战争。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题杜甫集》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楚水悠悠浸楚亭,楚南天地两无情》是一首对楚地和战争的深沉思考和哀悼之诗。它通过描绘楚水的悠长和亭子的浸在其中,以及楚地的无情,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哀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楚水悠悠浸楚亭”描绘了楚地的水域,其宽广无边,悠悠流淌,仿佛在默默地浸透着楚亭。楚水在这里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它流淌过的地方,留下的只有哀伤和痛苦。而楚亭则可能是一个战争见证者,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楚南天地两无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楚地和天地的无情,即战争的无情和残酷。它揭示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忍交孙武重泉下,不见时人说用兵”这两句诗直接触及到战争的主题。诗人似乎在问:孙武这样的兵法大师在九泉之下也无法阻止战争的发生,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战争的残酷?同时,诗人也暗示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希望不再有人谈论战争,不再有人经历战争带来的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楚地的风景和战争的无情,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深深哀思。它是一首深情而深沉的诗,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水悠悠浸楚亭,楚南天地两无情。
忍交孙武重泉下,不见时人说用兵。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孙武

    读音:sūn wǔ

    词语解释

    ⒈  孙武。亦称“孙子”。春秋末期军事家。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人。曾以所著《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吴王重用为将。与伍子胥一起共佐吴王实施破楚击越,尔后争夺中原之方略,使吴成为一隅之霸。其军事思想丰富而深邃,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

  • 重泉

    读音:zhòng quán

    繁体字:重泉

    意思:
     1.犹深渊。
      ▶《淮南子•齐俗训》:“积水重泉,鼋鼍之所便也。”
      ▶《晋书•裴頠传》:“是以欲收重泉之鳞,非偃息之所能获也。”
      ▶南朝·梁

  • 时人

    引用解释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读音:shí rén

  • 用兵

    读音:yòng bīng

    繁体字:用兵

    短语:出兵 进军 出征 出师 出动

    英语:resort to arms

    意思:
     1.使用兵器。
      ▶《诗•邶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