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苏台守受代归朝》 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

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

意思:和朋友唱和诗千首,据小扶携酒百壶。

出自作者[宋]夏竦的《送苏台守受代归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个官员在苏州的礼仪活动,其中包括了宾客的聚会、风景的描绘以及离别的感伤。 首句“香案当衙拜凤书,使君旌节下姑苏。”描绘了官员在衙门中举行仪式,接受表彰,而苏州的地方长官则派遣使者护送他。其中,“香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仪习俗,用于摆放书信、符节等重要物品。“旌节”则是古代使者所持的标志物,代表了权威和尊严。 “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描绘了宾客间的欢聚和欢乐,人们互相唱和诗歌,欢饮百壶。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也表现了人们对和谐、欢乐的追求。 “野树遮藏过建业,乱山迎送出江都。”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树木掩映,山峦起伏,仿佛在为这位官员送行。这里也暗含了离别的感伤,因为官员即将离开此地。 最后,“西风不得同归去,红藕花边望舳舻。”表达了离别后的感伤和思念之情,西风萧瑟,无法与友人一同回归,只能在藕花前望着舳舻远去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感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礼仪活动、宾客欢聚、自然景色和离别感伤等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情谊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自然审美和离别情感等元素。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香案当衙拜凤书,使君旌节下姑苏。
宾朋唱和诗千首,耆幼扶携酒百壶。
野树遮藏过建业,乱山迎送出江都。
西风不得同归去,红藕花边望舳舻。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夏竦(985年—1051年),字子乔。别称夏文庄、夏英公。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夏承皓之子。初谥“文正”,后改谥“文庄”。

夏竦以文学起家,曾为国史编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员,宋真宗时为襄州知州,宋仁宗时为洪州知州,后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等职。由于夏竦对文学的造诣很深,所以他的很多作品都流传于后世。

关键词解释

  • 唱和

    读音:chàng hè

    繁体字:唱和

    短语:和 一唱一和

    英语:responsory

    意思:
     1.歌唱时此唱彼和。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 宾朋

    读音:bīn péng

    繁体字:賓朋

    英语:friends and guests; guests; guests

    意思:(宾朋,宾朋)
    宾客朋友。
      ▶南朝·宋·鲍照《代堂上歌行》:“车

  • 百壶

    读音:bǎi hú

    繁体字:百壺

    意思:(百壶,百壶)
    泛言酒多。
      ▶《诗•大雅•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唐·杨凭《湘江泛舟》诗:“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唐·曹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