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言》 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意思:成名成功都是因为谨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言》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借物喻人、借事喻理的方式,表达了对世事人心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首联“珪玷由来尚可磨,似簧终日复如何。”中,“珪玷”指的是玉圭上的瑕疵,这里借指人的缺点或过失;“尚可磨”表达了诗人对缺点和过失的宽容态度,也暗示了人是可以改正自己的错误和瑕疵的。而“似簧终日”则借指那些巧言令色、花言巧语的人,他们的行为就像簧片一样,虽然一时能欺骗人,但终究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的。 颔联“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成名成事的人,都是因为谨慎、谦虚、自律,而亡国亡家的人,往往是因为过度欲望、过度行为。这一联既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现实社会的洞察。 颈联“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是对那些巧言令色、花言巧语的人的进一步批判。诗人认为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欺骗他人,是因为他们善于制造谎言,善于用花言巧语来蛊惑人心。而这样的人,最终只会带来祸害。因此,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花言巧语,也不要轻易地发泄自己的讥讽和思考。 尾联“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以动物猩猩鹦鹉为例,暗示了那些善于巧言令色、花言巧语的人最终会被欺骗和陷害。这一联既是对这些人的警告,也是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深刻洞察和批判。诗人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和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理解,以及对道德、真理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珪玷由来尚可磨,似簧终日复如何。
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
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亡国

    引用解释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

  • 成事

    读音:chéng shì

    繁体字:成事

    英语:succeed

    意思:
     1.成功;办成事情。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
      ▶《史记•高

  • 成名

    读音:chéng míng

    繁体字:成名

    短语:一鸣惊人 露脸 走红 著称 蜚声

    英语:become famous

    意思:
     1.树立名声;得名于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