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桂州口号》 画角三声动客愁,晓霜如雪覆江楼。

画角三声动客愁,晓霜如雪覆江楼。

意思:画角三声动客愁,清晨霜如雪覆江楼。

出自作者[唐]戎昱的《桂州口号》

全文赏析

这首诗《画角三声动客愁》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的优美诗篇。它以生动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桂林冬日景象的独特感受,同时也传递出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句“画角三声动客愁”中,“画角”是一种古代乐器,其声音悲切悠扬,常用于报时或营造哀伤的气氛。“三声”则暗示了时间的早,可能是在清晨时分。而“动客愁”则表达了诗人被画角声唤醒愁绪的情景。这句诗以声音为切入点,描绘了诗人被清晨的画角声唤醒,愁绪涌上心头。 “晓霜如雪覆江楼”一句,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清晨的霜比喻为雪,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的寒冷和清晨的清冷。霜覆江楼,营造出一种寂静、冷清的氛围。 “谁道桂林风景暖,到来重著皂貂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桂林冬日景象的独特感受。诗人指出,尽管桂林地处南方,但在冬季仍会感到寒冷,需要穿上厚重的皮衣来御寒。这表现出诗人对桂林冬季的深入理解和细腻感受。 整首诗以桂林冬日景象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通过对桂林冬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感受,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鲜明而生动,使人能够通过诗人的描绘感受到桂林冬日的气息。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画角三声动客愁,晓霜如雪覆江楼。
谁道桂林风景暖,到来重著皂貂裘。
作者介绍 戎昱简介
戎昱(rongyu)(744年~800年),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一说登进士第。肃宗上元至代宗永泰(760—766)间,来往于长安、洛阳、齐、赵、泾州、陇西等地。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元年(766)入蜀,见岑参于成都。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关键词解释

  • 三声

    读音:sān shēng

    繁体字:三聲

    意思:(三声,三声)
    旧指军中用以传令的金鼓、笳、铎之声。
      ▶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三声既全,五彩必具,辨吾号声,知五旗。”

  • 画角

    读音:huà jiǎo

    繁体字:畫角

    英语:Painting angle

    意思:(画角,画角)
    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