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行客送行客》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意思:三年乌奴聚首,不同县、乡情感对话,乘着月色几乎登上高楼。

出自作者[宋]李曾伯的《水调歌头·行客送行客》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它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离别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深哀愁和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首先,诗的开头“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就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即离别的悲伤和秋天的萧瑟。行客送别行客,这种场景本身就充满了离别的意味,再加上新秋这个季节,秋天的萧瑟和离别的哀愁交织在一起,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地点。莼乡,这里可能指的是作者即将离开的地方,而扁舟则象征着离别的船只。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即将踏上离别的旅程,去往万里之外的地方。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这几句诗描绘了作者和友人在一起的时光,以及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乌奴可能指的是作者和友人所在的地方,三载则表示长时间的相处。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不舍。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不舍。远蜀口可能指的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而吴头则可能指的是作者自己所在的地方。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深深祝福。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这两句诗则直接表达了离愁的情感。作者将离愁比作画家也难以描绘的色彩,表达了离愁的深重和难以言说的情感。 最后,“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这两句诗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半生萍梗可能指的是作者和友人漂泊不定的生活,而别恨最绸缪则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深深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离别场景、地点、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未来的担忧。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行客送行客,况又值新秋。
莼乡此去万里,先我上扁舟。
三载乌奴聚首,异县乡情对语,乘月几登楼。
去去远蜀口,日日望吴头。
丹青手,描不就,此离愁。
半生萍梗江汉,别恨最绸缪。
远水长空一色,风顺波平如掌,雁序际天游。
故旧有相问,犹滞剑南州。

关键词解释

  • 登楼

    读音:dēng lóu

    繁体字:登樓

    英语:tower - ascending

    意思:(登楼,登楼)

     1.上楼。
      ▶南朝·宋·谢灵运《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

  • 乡情

    读音:xiāng qíng

    繁体字:鄉情

    意思:(乡情,乡情)

     1.思乡的心情。
      ▶宋·叶适《除淮西提举谢表》:“臣暂领蕲阳,未彰善效,弗谙淮土,早动乡情。”
      ▶清·曹寅《清明日雪蓬自白门来

  • 聚首

    读音:jù shǒu

    繁体字:聚首

    短语:团圆 大团圆 团聚 会聚

    英语:gather

    意思:犹碰头;聚会。
      ▶宋·苏舜钦《诣匦疏》:“然民情汹汹,聚首横议,咸

  • 异县

    读音:yì xiàn

    繁体字:異縣

    意思:(异县,异县)
    指异地,外地。
      ▶汉·陈琳《饮马长城窟行》:“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他乡异县,微藉风声,延颈企踵,甚于

  • 对语

    读音:duì yǔ

    繁体字:對語

    意思:(对语,对语)

     1.对偶的词句。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下》:“平头上尾,尤忌于时;对语俪辞,盛行于俗。”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其诗卷首

  • 乘月

    读音:chéng yuè

    繁体字:乘月

    意思:趁着月光。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夏歌一》:“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