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孤桐》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

意思:已悲根半死,又怕尾全焦。

出自作者[唐]雍陶的《孤桐》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首句“疏桐馀一干,风雨日萧条”描绘了一幅桐树疏落,仅剩一干在风雨中萧条的画面,给人以凄凉之感。这句诗以形象的方式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环境的影响力,引人深思。 “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进一步描述了岁末天寒中,树材老旧,桂叶凋零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衰老和终结。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性。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深感慨。他既为一些人的人生半途而悲,又为另一些人可能出现的彻底失败而忧虑。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悲剧性。 “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两句诗则是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他相信即使在困境中,只要有人知音相伴,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珍视生命,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有信心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疏桐馀一干,风雨日萧条。
岁晚琴材老,天寒桂叶凋。
已悲根半死,复恐尾全焦。
幸在龙门下,知音肯寂寥。

关键词解释

  • 半死

    读音:bàn sǐ

    繁体字:半死

    英语:half-dead

    意思:
     1.未全死。
      ▶南朝·梁·庾肩吾《春日》诗:“水映寄生竹,山横半死桐。”
      ▶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