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蒋颖叔金部游介亭望湖山二十四韵》 春色正融怡,皇华纡睠眄。

春色正融怡,皇华纡睠眄。

意思:春天的景色正融恰,皇华系睠青睐。

出自作者[宋]苏颂的《次韵蒋颖叔金部游介亭望湖山二十四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浙江余杭地区的春色的描绘和对当地佛寺建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欣赏和惊叹。 首联“我昨来馀杭,孟陬值杓建。春色正融怡,皇华纡睠眄。”交代了诗人来馀杭的时间和季节,以及当地美丽的春色。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诗人最爱的季节之一,他以皇华之名,赞美了馀杭的春色。 颔联“言此佳山水,巧丽极怪变。有如画屏风,罗列围四面。”用比喻的手法,将馀杭比作一幅精美的画屏风,罗列四面,展现了馀杭山水的美丽和多样性。 颈联“城南古浮图,又为一郡冠。”描绘了城南的古塔,它是馀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是一郡之冠。诗人漫步在松林小径和苍翠的山崖之间,感受着莓苔和虬枝的气息,领略着高深的美景,不禁感叹和赞赏。 接下来的一联继续描绘了馀杭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纵览识高深,顾慕增诧叹。”诗人纵情欣赏美景,感叹其深邃和高远,同时也对馀杭的人文景观感到敬仰和惊叹。 随后几联则是对馀杭佛寺建筑的赞美。“心迷真赏奇,竟觉旅游倦。”诗人对馀杭的佛寺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沉迷于其中,流连忘返,感受到了旅游的乐趣和疲倦。“物色虽难穷,指注亦粗遍。”尽管馀杭的佛寺建筑繁多,但诗人仍然觉得难以穷尽其美丽和魅力,只能粗略地欣赏其中的一部分。 最后两联是对馀杭历史和文化的赞美。“惟昔吴越君,塔庙务华焕。”诗人感叹馀杭的历史悠久,曾经有许多君王在这里修建塔庙,追求华丽和壮观。“经构无已时,赀费岂复算。”他们不断地修建佛寺建筑,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馀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整首诗通过对馀杭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文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信仰和崇拜,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昨来馀杭,孟陬值杓建。
春色正融怡,皇华纡睠眄。
言此佳山水,巧丽极怪变。
有如画屏风,罗列围四面。
城南古浮图,又为一郡冠。
联驱松径中,信步苍崖畔。
莓苔粘履屐,虬枝拂簪弁。
纵览识高深,顾慕增诧叹。
心迷真赏奇,竟觉旅游倦。
物色虽难穷,指注亦粗遍。
楼台郁相望,无异挂盘线。
向非适幽遐,何由尽闻见。
惟昔吴越君,塔庙务华焕。
依山镌大像,叠石累高岸。
经构无已时,赀费岂复算。
较其舆地中,佛寺占过半。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容,号铁冠道人,是中国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等多才多艺的人物。他出生于河南汝州一个官宦家庭,早年曾任过徐州知州和江宁府推官等职,后来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等职。苏颂在政治上倡导开疆拓土,发展经济,加强刑法,提出“三务”(即钦定土地、推行新法和整顿军备)和“三策”(即皇帝当巡视全国,如有壅蔽者一律除掉;设立中书省,以督促各地政务;推行渔业、农业和水利事业),为宋代政治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苏颂在科学和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主张以天圆地方为宇宙观,提出了“太虚实落说”和“青阳三策论”等理论,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赤道仪和水银温度计,对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苏颂还是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散文以议论和叙事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充满诗意;他的书法和画作也具有浓厚的艺术气息,代表作有《铁冠图》等。

关键词解释

  • 皇华

    读音:huáng huá

    繁体字:皇華

    意思:(皇华,皇华)

     1.《诗•小雅》中的篇名。
      ▶《序》谓:“《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礼乐,言远而有光华也。”
      ▶《国语•鲁语下》:“《皇皇

  • 春色

    读音:chūn sè

    繁体字:春色

    英语:spring scenery

    意思:
     1.春天的景色。
      ▶南朝·齐·谢朓《和徐都曹》:“宛·洛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叶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