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意思: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蜀相》

全文创作背景

杜甫创作《蜀相》这首诗的背景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初至成都时,探访了位于城西北的诸葛亮庙(武侯祠),对这位蜀汉丞相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感敬仰,于是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国家分崩离析,杜甫本人也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因此他借古抒怀,通过赞美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开济

    读音:kāi jì

    繁体字:開濟

    意思:(开济,开济)

     1.形容情操志向开通美好。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和逌﹞才爽开济,官至廷尉、吏部尚书。”
      ▶《梁书•张惠绍传》:“张惠绍志略

  • 老臣

    读音:lǎo chén

    繁体字:老臣

    英语:I, Your old servant

    意思:
     1.年老之臣的自称。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且先君而有知也,毋宁夫人而焉用老臣。”<

  • 天下

    读音:tiān xià

    繁体字:天下

    短语: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世上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

    英语:land under heaven

  • 三顾

    读音:sān gù

    繁体字:三顧

    意思:(三顾,三顾)

     1.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
      ▶宋·陈亮《酌古论•诸葛孔明下》:“雍容草庐,三顾后起。”
      ▶清·魏源《定军山武侯祠》诗:“三顾

  • 频烦

    读音:pín fán

    繁体字:頻煩

    意思:(频烦,频烦)
    频繁。
      ▶《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以奉使称旨,频烦至吴。”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累蒙朝廷奖用,掌诰西掖,司刑南宫,显荣频烦,称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