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箫。

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箫。

意思:夕阳迷陇隧,秋雨咽茄箫。

出自作者[唐]顾况的《晋公魏国夫人柳氏挽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离别和哀思。它通过描绘海上船只、鸾鸟、双剑、孤桐、夕阳、秋雨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首联“鱼轩海上遥,鸾影月中销”中,“鱼轩”是古代帝王后妃所乘的车,这里借指远方的离别之人;“鸾影”则指离别之人的身影在月光中消逝。这两句诗以海上船只和月光中的鸾鸟形象,描绘了离别之人的距离之远和思念之深。 颔联“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则以双剑和孤桐的意象,表达了分离的痛苦和不舍。“双剑来时合”可能寓意着两人相遇相识,情投意合,但“孤桐”的意象则暗示着离别之人就像孤立的桐树一样,失去了陪伴。这一联通过对比双剑和孤桐的不同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颈联“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箫”则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夕阳”象征着黄昏的离别时刻,“陇隧”则可能是指送别之地。而“秋雨咽笳箫”则描绘了离别时的凄凉和哀伤,雨声和笳箫声交织在一起,更增添了离别的哀愁。 尾联“画翣无留影,铭旌已度桥”以送别的场景结束全诗。“画翣”是出殡时用以掩面的扇,这里指送别时留下的影子;“铭旌”是丧礼中用以标识死者身份的旗子。这两句诗表达了离别之人的离去就像送别时的影子一样,不留痕迹,铭旌也已经度过了桥,象征着离别之人的离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和情感表达手法,如比喻、象征、对比等,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鱼轩海上遥,鸾影月中销。
双剑来时合,孤桐去日凋。
夕阳迷陇隧,秋雨咽笳箫。
画翣无留影,铭旌已度桥。
作者介绍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关键词解释

  • 秋雨

    读音:拼音:qiū yǔ

    秋雨的解释


    1、秋雨(autumna rain)夏秋过渡季节或秋冬过渡季节里连阴雨天气的通称。
    2、秋雨是一部文艺作品的名字,同名作品有长篇小说《秋雨》、电影
  • 夕阳

    读音:xī yáng

    繁体字:夕陽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暮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岁暮 天年 老年 余年

    英语:the setting sun

    意思:

  • 笳箫

    读音:jiā xiāo

    繁体字:笳簫

    意思:(笳箫,笳箫)
    犹笳管。
      ▶唐·杜甫《哭韦大夫之晋》诗:“绮楼关树顶,飞旐泛堂前。帟幕旋风燕,笳箫咽暮蝉。”
      ▶唐·李益《五城道中》诗:“笳箫汉思繁,旌旗边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