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

意思:病眼从憎恨红蜡烛,什么人肯陪白须老人。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首句“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感激和对未来的坚定,即使别人赠予的言辞很厚重,但回应的心情却并不相同。这可能意味着作者对过去的经历有着深深的思考和理解,感激那些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人,但面对未来,他的态度和目标已经改变。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体衰的无奈和孤独。作者的眼睛因为疾病而感到困扰,就像红蜡烛一样,象征着生命的燃烧和消逝。而“何人肯伴白须翁”则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人愿意陪伴他度过晚年生活的无奈和孤独。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生活的态度。花时是指春天的时光,作者将这段时间比作春梦,象征着短暂而虚无。而“酒敌先甘伏下风”则表达了作者用酒来抵挡生活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吟诵和写作,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的乐趣和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爱,使得作者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白须

    读音:bái xū

    繁体字:白須

    意思:(白须,白须)
    见“白鬚”。

    解释:1.见\"白须\"。

    造句:

  • 蜡烛

    读音:là zhú

    繁体字:蠟燭

    英语:candle

    意思:(蜡烛,蜡烛)
    蜡制的照明用品。通常做成圆柱形,中有棉纱芯,燃点纱芯以发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周仲智

  • 病眼

    读音:bìng yǎn

    繁体字:病眼

    意思:
     1.谓老眼昏花。
      ▶唐·白居易《别行简》诗:“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
      ▶前蜀·韦庄《酬吴秀才霅川相送》诗:“离心不忍闻春鸟,病眼何堪送落晖。”

  • 红蜡

    读音:hóng là

    繁体字:紅蠟

    意思:(红蜡,红蜡)
    亦作“红腊”。
     红烛。
      ▶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诗:“夜半醒来红蜡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前蜀·韦庄《病中闻相府夜宴戏赠集贤卢学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