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雨》
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
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
意思:
一大早经春夏季已有一半,喜欢下雨通宵知道未收。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喜雨》
全文创作背景
宋人苏辙的《喜雨》诗,创作背景是久旱逢雨的喜悦。诗人通过描写春旱久盼、喜逢甘霖的情景,表现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刻同情和关怀,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这场及时雨不仅缓解了旱情,也给诗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欢欣和感慨的诗篇。
相关句子
待得麦麻收拾后,通宵好雨定知时。
-- 出自《喜雨用前韵》作者:[宋]黄榦
好雨当春。
-- 出自《行香子 三山作》作者:[宋]辛弃疾
五月人间须好雨。
-- 出自《清平乐·唤云且住》作者:[宋]王千秋
春来好雨遍三峰。
--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何梦桂
好雨真无价,炎天不易求。
-- 出自《七月初得雨后大有秋意》作者:[宋]虞俦
火山稀好雨,盐泽足愁云。
-- 出自《送陈郎中重使西域(四首)》作者:[明]李祯
春夏竟芬芳。
-- 出自《青杏儿 咏菊》作者:[元]姬翼
进为春夏月。
-- 出自《菩萨蛮·还丹火法将何作》作者:[元]李真人
春夏交承,时节顺序。
-- 出自《偈颂四十一首》作者:[宋]释普宁
玄霜乞得宜春夏。
-- 出自《渔家傲 夫人生朝》作者:[元]王寂
沸春夏、欢声相续。
-- 出自《金缕曲/贺新郎》作者:[宋]卫宗武
一道灵光通宵透。
-- 出自《凤栖梧》作者:[元]尹志平
经旬一见通宵。
-- 出自《清平乐·丝丝线线》作者:[宋]陈德武
通宵说尽狂踪迹。
-- 出自《秦楼月/忆秦娥》作者:[宋]侯置
尝烂赏、通宵达曙。
-- 出自《金缕曲 中秋不寐,枕上作以自遣》作者:[元]张之翰
便趁早、占通宵醉。
-- 出自《宝鼎现·夕阳西下》作者:[宋]范周
泪拥通宵蜡炬。
-- 出自《荔枝香近/荔枝香》作者:[宋]陈允平
奈何今年秋,一旱川原焦。
-- 出自《九日用渊明韵二首》作者:[宋]方回
一旱犹可忍,其旱亦已频。
-- 出自《旱灾自咎,贻七县宰》作者:[唐]元稹
豪民不蓄谷,一旱将如何。
-- 出自《喜雨寄曾少卿》作者:[宋]姜特立
一旱祷而雨,此心天与通。
-- 出自《喜雨次韵併呈郡守吴居父》作者:[宋]楼钥
及兹七八月,一旱乃如此。
-- 出自《社后已未始雨酒边书》作者:[宋]方回
经春闭户。
-- 出自《清平乐 次前韵 西野郭安道所寄清平乐,言予》作者:[元]刘敏中
相看两经春。
-- 出自《椶笋诗》作者:[宋]张镃
别来乐事经春罢。
-- 出自《木兰花/玉楼春》作者:[宋]贺铸
也是经春游荡。
-- 出自《西江月·去路湘桃破萼》作者:[宋]晁端礼
萧郎一去又经春。
-- 出自《浣溪沙》作者:[宋]朱敦儒
毡坐谈经春四换。
-- 出自《谒金门·花雾暖》作者:[宋]刘埙
夷夏已亲。
-- 出自《酸枣令刘熊碑诗》作者:[汉]蔡邕
结夏已过了,解夏犹未来。
-- 出自《偈颂三十八首》作者:[宋]释如净
诗句原文
一旱经春夏已半,好雨通宵晓未收。
气爽暂令多病喜,来迟未解老葨忧。
力耕仅足公家取,遗秉休违寡妇求。
时向林间数新竹,箨龙腾上欲迎秋。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通宵
读音:
tōng xiāo
繁体字:
通宵
英语:
overnight
意思:
整夜。
▶唐·丁仙芝《京中守岁》诗:“守岁多然烛,通宵莫掩扉。”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佟觭角》:“家人环
通宵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