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孤山寺遇雨》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意思:空蒙连北岸,萧萧飒飒的风声进入东轩。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孤山寺遇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充满活力的氛围。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唤起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感觉,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首联“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描绘了云雾低垂,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雨水洒在树叶上发出的繁密声响。这些描绘既视觉又听觉,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 颔联“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进一步增添了活力,通过描绘白鹭双飞和风荷翻动的景象,诗人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这两句诗也充满了动态美,使读者能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力。 颈联“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则表现了诗人的视野扩大,描绘了湖面的广阔和萧瑟的风声。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稍带忧郁的氛围。 尾联“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以诗人可能在湖中过夜,将船停在寺庙门口的设想结束全诗,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成功地唤起了读者的感官体验。同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使读者能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拂波云色重,洒叶雨声繁。
水鹭双飞起,风荷一向翻。
空濛连北岸,萧飒入东轩。
或拟湖中宿,留船在寺门。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东轩

    读音:dōng xuān

    繁体字:東軒

    意思:(东轩,东轩)
    指住房向阳的廊檐。
      ▶《文选•陶潜<杂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吕向注:“轩,檐也。”
      ▶南朝·梁·任昉《苦热》诗

  • 萧飒

    读音:xiāo sà

    繁体字:蕭颯

    英语:desolate; bleak

    意思:(萧飒,萧飒)

     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陈羽《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

  • 空濛

    空濛 kōngméng
    [hazy;misty] 细雨迷茫的样子
    空濛辨渔艇。——杜甫《渼陂西南台》
    山色空濛
    (1).迷茫貌;缥缈貌。 南朝 齐 谢朓 《观朝雨》诗:“空濛如薄雾,散漫似轻埃。”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仿像识鮫人,空蒙辨鱼艇。” 宋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之一:“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明 汪广洋 《登南海驿楼》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