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依韵和梅圣俞从登东楼三首》 凤苔斗回天北畔,瑶台直到海中间。

凤苔斗回天北畔,瑶台直到海中间。

意思:凤苔斗回天北岸,瑶台直到海中间。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依韵和梅圣俞从登东楼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五云扶阙对南山,风猎丹丘烧影还》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五云扶阙对南山,风猎丹丘烧影还”,诗人以五云扶护的宫廷,面对南山的美景,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这里的“五云”象征着皇恩浩荡,而“南山”则代表了自然之美。风在丹丘(寓意仙境)中吹拂,烧影还返,描绘了自然之美的无穷变化和动态感。 颔联“凤苔斗回天北畔,瑶台直到海中间”,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之美的广阔和深远。凤苔(可能指代某种珍奇的植物)在天空中争斗,回绕着天北畔,瑶台(象征仙境)直通到海中间。这里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了自然之美的无尽和壮丽。 颈联“漏寒锦帐迟归梦,波暖金钟艳醉颜”,诗人以人间的情景来衬托自然之美。锦帐(可能指代房屋)在寒夜里迟迟不归,而波暖则象征着生活的温暖。金钟(可能指钟声)的艳丽让人们陶醉。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尾联“谁在玉楼歌未足,林梢春鸟已关关”,诗人以优美的歌声和春鸟关关作为结尾,进一步表达了自然之美的无穷和生活的美好。这里的“玉楼歌”象征着美好的音乐和艺术,而春鸟关关则象征着生活的和谐与美好。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云扶阙对南山,风猎丹丘烧影还。
凤苔斗回天北畔,瑶台直到海中间。
漏寒锦账迟归梦,波暖金钟艳醉颜。
谁在玉楼歌未足,林梢春鸟已关关。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瑶台

    读音:yáo tái

    繁体字:瑤檯

    英语:a tower-like building ornamented with gems

    解释:美玉砌成的华丽楼台,传说为神仙所居住客醉瑶台。

  • 回天

    读音:huí tiān

    繁体字:回天

    英语:save the situation

    意思:(参见迴天)

     1.谓权大势重。
      ▶《后汉书•宦者传•单超》:“其后四侯转横,天下为之

  • 斗回

    读音:dòu huí

    繁体字:鬥回

    意思:即筌,古时的捕鱼器。

    解释:1.即筌,古时的捕鱼器。

    造句:暂无

  • 中间

    读音:zhōng jiān

    繁体字:中間

    短语:其间 内部 内 间 里头 里 里面 其中

    英语:middle

    意思:(中间,中间)
    I
    间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