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台梦回人远。
意思:瑶台梦回人远。
出自作者[宋]吴文英的《玉漏迟·雁边风讯小》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首段描绘了天空中微风吹过,大雁南飞的景象,接着用“飞琼望杳”引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接着,“碧云先晚”则描绘出傍晚时分,天色渐暗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深沉的感情基调。
“净洗浮空片玉,胜花影、春灯相乱”两句,诗人用“片玉”比喻明月,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胜花影、春灯相乱”则以繁花似锦的春灯与明月相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中秋月色的明朗、美丽。
“秦镜满”三句,诗人以“秦镜”比喻中秋明月,古传秦始皇有宝镜,能照见四海,这里借以表达中秋月光的普照天下。而“素娥未肯,分秋一半”则表达了诗人对中秋之月美好的赞叹。
接下来的段落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好时光,但“每圆处即良宵”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人在这个特别的夜晚,面对明月,不禁产生了无尽的哀思和感慨。
“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两句,诗人用“对歌临怨”描述了这个夜晚的特殊氛围,歌声和哀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
“孤兔凄凉照水”一句,诗人以“孤兔”自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凄凉。而“晓风起、银河西转”则描绘了清晨时分的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希望的升起。
最后,“摩泪眼”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亲人深深的思念和无法相见的痛苦,“瑶台梦回人远”则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境,但醒来后却发现距离亲人越来越远,更加深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丽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 一醉瑶台风露。-- 出自《水调歌头·世事不须问》作者:[宋]韩元吉
- 瑶台曲。-- 出自《忆秦娥·参差玉》作者:[元]倪瓒
- 瑶台淡薄妆。-- 出自《菩萨蛮·午庭栩栩花间蝶》作者:[宋]侯置
- 疑是在瑶台。-- 出自《菩萨蛮·城阴犹有松间雪》作者:[宋]李廌
- 仙子下瑶台。-- 出自《乐语》作者:[宋]王义山
- 瑶台安可论。-- 出自《感遇·之十九》作者:[唐]陈子昂
- 可怜瑶台树。-- 出自《感遇·之三十》作者:[唐]陈子昂
- 瑶台有青鸟。-- 出自《感遇·之廿五》作者:[唐]陈子昂
- 瑶台月。-- 出自《忆秦娥·梅花发》作者:[宋]朱熹
- 瑶台空月明。-- 出自《菩萨蛮·玉童西迓浮丘伯》作者:[宋]苏轼
-
何处梦回?-- 出自《河传·秋光满目》作者:[唐]徐昌图
- 梦回酒醒。-- 出自《减字木兰花·回风落景》作者:[宋]苏轼
- 可奈梦回时。-- 出自《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作者:[宋]贺铸
- 云龙疑梦回。-- 出自《菩萨蛮·金船满引人微醉》作者:[宋]舒亶
- 梦回莺舌弄。-- 出自《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作者:[宋]苏轼
- 梦回情意悄。-- 出自《谒金门·春又老》作者:[宋]王安石
- 月明仙梦回。-- 出自《醉桃源/阮郎归》作者:[宋]吴文英
- 梦回滋味恶。-- 出自《霜天晓角·霜天晓角》作者:[宋]刘过
- 吹笙人远。-- 出自《一落索 新柳》作者:[元]邵亨贞
- 吹笙人远。-- 出自《一落索 新柳》作者:[元]邵亨贞
- 人远。-- 出自《如梦令·深苑重调弦管》作者:[宋]毛滂
- 人远。-- 出自《如梦令·深苑重调弦管》作者:[宋]毛滂
- 草色随人远。-- 出自《菩萨蛮·一回别後一回老》作者:[宋]舒亶
- 人远玉关长。-- 出自《菩萨蛮·飞云障碧江天暮》作者:[宋]杨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