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寒山拾得画像》 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

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

意思:文殊师利再现时代,僧侣不妨碍疑存疑。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题寒山拾得画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寒山和拾得的诗的赏析,表达了对这两位唐代禅师诗歌的欣赏和对其思想的认同。 首先,诗中提到了寒山和拾得的诗在唐初武德贞观时期就已经存在,这表明这两位禅师的诗歌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接着,诗中描述了这两位禅师的诗歌风格,认为他们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思想深度,不同于其他诗人。 诗中还提到了“一箒天台国清寺,扫灭人世贪嗔痴”,这是对寒山和拾得诗歌中蕴含的禅理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禅师思想的认同。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厌倦和向往禅宗思想的情感。 最后,诗中用了一些比喻和象征,如“谚云橘皮错认皮,九方皋马遗黄骊”,表达了诗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需要深入和客观,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敬仰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寒山和拾得诗歌的欣赏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世界的厌倦和对超脱的向往。这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首值得品读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读寒山拾得诗,唐初武德贞观时。
此必前朝老进士,开皇大业不仕隋。
长歌短舞芙蓉句,开元元和尚无之。
一箒天台国清寺,扫灭人世贪嗔痴。
文殊师利复现世,僧俗未妨疑传疑。
或题松下读黄老,臆辨二叟果为谁。
谚云橘皮错认皮,九方皋马遗黄骊。
呜呼甚矣吾衰矣,郁郁都都焉雄雌。

关键词解释

  • 僧俗

    读音:sēng sú

    繁体字:僧俗

    英语:monks and laymen; clergy and laity

    意思:僧徒与一般人。
      ▶宋·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已而见山中僧俗,皆云:

  • 文殊

    读音:wén shū

    繁体字:文殊

    意思: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徵大日如来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徵智慧锐利威勐。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司“理”的普贤菩萨

  • 现世

    读音:xiàn shì

    繁体字:現世

    短语:丢面子 狼狈不堪 落汤鸡 现眼 丢脸 丢丑 坍台 见笑 出洋相 闹笑话 出丑

    英语:lose face

    意思:(现

  • 复现

    读音:fù xiàn

    繁体字:復現

    造句:

  • 传疑

    读音:chuán yí

    繁体字:傳疑

    意思:(传疑,传疑)
    谓将自己认为有疑义的问题如实告人。亦谓传授有疑义的问题。
      ▶《谷梁传•庄公七年》:“《春秋》着以传着,疑以传疑。”
      ▶《史记•儒林列传》:“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