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象耳山寺》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意思:溪山一起在见闻外,台殿全部藏怀抱中。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题象耳山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转谷索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赞美和感慨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山谷中的曲折山路终于走到了尽头,透过树林远望,发现了一扇通向山外的大门。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独特感受。诗人置身于山中,感受到溪流、山峦都仿佛在远离尘世的喧嚣,而台殿则隐藏在山林之中,给人一种宁静、幽深的感觉。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寺庙的景象。像阁和罘罳是古代宫殿建筑中的装饰物,这里用来形容山中的寺庙建筑之精美;海日明亮,经幢璎珞摇曳,这些细节描绘出山中寺庙的宁静和神秘。 最后,“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的敬重之情。诗人感叹自己又要离开这里,去追逐世俗的生活,但同时也对山中高僧的智慧和悟性表示了敬重和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僧智慧的敬重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之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转谷索岩路始穷,隔林遥望一门通。
溪山俱在见闻外,台殿尽藏怀抱中。
像阁罘罳明海日,经幢璎珞撼天风。
劳生又逐轻舠去,珍重高僧解苦空。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见闻

    读音:jiàn wén

    繁体字:見聞

    短语:视界 胆识 耳目

    英语:knowledge

    意思:(见闻,见闻)

     1.耳闻目睹。
      ▶晋·葛洪《抱朴

  • 怀抱

    读音:huái bào

    繁体字:懷抱

    短语:怀

    英语:(within someone\'s) embrace

    意思:(怀抱,怀抱)

     1.怀里抱着。
     

  • 外台

    读音:wài tái

    繁体字:外檯

    解释:1.官名◇汉刺史,为州郡的长官,置别驾﹑治中,诸曹掾属,号为外台。 2.官名。兰台。 3.官名『因秦制,置谒者为外台。参见\"三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