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丁元珍挽词二首》 谩有残书在,能令好事传。

谩有残书在,能令好事传。

意思:说谎有残书在,能让好事传。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丁元珍挽词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深沉哀思的诗,借用了历史人物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首联“从军王粲笔,记礼后苍篇”中,作者借用了王粲和后苍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王粲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曾作《从军行》,表达了从军征战的艰辛;后苍则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以传授礼仪著称。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和传承。 颔联“谩有残书在,能令好事传”中,作者感叹虽然只有残存的书籍,但仍然能够让人们记住那些美好的事情。这体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深刻认识。 颈联“鹏来悲四月,鹤去遂千年”中,作者借用了鹏和鹤两种鸟类的形象,表达了时光飞逝、生死无常的感慨。鹏鸟象征着壮志未酬,鹤则代表着长寿。这两句诗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无尽的悲哀。 尾联“试想长桥路,昏昏陇隧烟”中,作者以长桥和陇隧的景象收束全诗,营造了一种苍茫、昏沉的氛围,暗示着作者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深沉思考,展现出一种悲凉、哀思的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从军王粲笔,记礼后苍篇。
谩有残书在,能令好事传。
鹏来悲四月,鹤去遂千年。
试想长桥路,昏昏陇隧烟。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好事

    解释

    好事 hǎoshì

    (1) [Buddhist service]∶佛事或道场。特指为死事所做的超度仪式

    扬起布幡作好事

    (2) [good deed]∶有益的事情

    先驱者为国家做一件好事

    (3) [an act

  • 残书

    读音:cán shū

    繁体字:殘書

    意思:(残书,残书)
    谓未读完的书。
      ▶宋·陆游《病中作》诗:“一病二十日,直愁难自还,残书不成读,长夜只供闲。”
      ▶宋·刘克庄《輓陈北山》诗:“握笔临池惯,残书映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