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僧伽歌》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意思:可惜我落魄江淮很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僧伽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僧伽的赞美诗,表达了对这位真僧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对僧伽的描述,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他是一位真正的僧人,法号号僧伽,有时会与诗人谈论关于三车的问题。这表明他有着深厚的佛学知识和智慧,能够引导诗人对佛法有更深的理解。 诗人询问僧伽诵咒的次数,但僧伽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以“口道恒河沙复沙”来形容他的修行之深。这不仅展示了僧伽的修行成果,也暗示了诗人自身的修行之路还很长。 接着,诗人描述了僧伽的出身和来历。他来自南天竺,为了佛法而来到此国。他的戒律如同长天秋月一般明净,心如青莲般纯洁。这些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僧伽的清净和修行之深。 诗人在描述僧伽的外貌时,用了“亦不减,亦不增”来形容他的容貌棱棱,这表明他对僧伽的外貌并不在意,而是更注重他的内在品质。 诗中还提到了僧伽手中的铁柱骨和胡孙藤,这些象征着他的修行之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细节描绘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僧伽的形象。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在江淮漂泊已久,很少遇到真正的僧人,能够与他谈论空有之法。这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渴望和对真僧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僧伽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和对真僧的敬重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细节描绘,使得人物形象生动鲜明,同时也传达了深刻的佛法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真僧法号号僧伽,有时与我论三车。
问言诵咒几千遍,口道恒河沙复沙。
此僧本住南天竺,为法头陀来此国。
戒得长天秋月明,心如世上青莲色。
意清净,貌棱棱。
亦不减,亦不增。
瓶里千年铁柱骨,手中万岁胡孙藤。
嗟予落魄江淮久,罕遇真僧说空有。
一言散尽波罗夷,再礼浑除犯轻垢。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江淮

    读音:jiāng huái

    繁体字:江淮

    英语:Yangze river and Huai river

    意思:
     1.长江和淮河。
      ▶《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 落魄

    读音:luò tuò

    繁体字:落魄

    英语:abjection

    意思:I
    失去魂魄。比喻惊慌失措。
       ▶冰心《南归》:“他失魂落魄似的,一天哭好几次。”
       ▶《花城》1981

  • 空有

    读音:kōng yǒu

    繁体字:空有

    意思:
     1.佛教语。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谓相反相成的真俗两谛。
      ▶《佛地经论》卷四:“菩萨藏,千载已前,清凈一味,无有乖诤;千载已后,乃兴空有二种异论。”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