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已尊科举,人多失老成。
意思:世界已尊科举,很多人失去老成。
出自作者[宋]项安世的《抚州吴茂荣挽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科举制度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对失去的古老价值观的怀念。
首句“世已尊科举,人多失老成”直接点出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评价,以及它对人们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诗人认为,社会已经尊崇科举制度,人们因此失去了传统的老成持重的价值观。这种变化可能源于科举制度对个人前途的巨大影响,使得人们更倾向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
“行书周族党,身欠汉公卿”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祖先的怀念,以及对自身未能成为汉代公卿的遗憾。诗人似乎在暗示,古老的周族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在当今的社会已经难以寻觅,而自己又未能达到汉公卿的高度,这让他感到深深的遗憾。
“犹藉千年润,能傅万壑清”一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希望,他希望科举制度能够像千年古润一样,能够保持万壑清净,保持社会的清明。这表明诗人对于科举制度的理解并非全盘否定,而是寄予了它以期望。
最后,“怆怀非一士,何恨不知名”表达了诗人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科举制度的反思,也有对自己未能得到社会广泛认知的遗憾。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怆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科举制度的反思和对古老价值观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得到社会广泛认知的遗憾。这种复杂的情感构成了这首诗的主题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