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潮水二首》 两岸饶葭苇,寒波浸寂寥。

两岸饶葭苇,寒波浸寂寥。

意思:两岸盛产芦苇,寒波逐渐沉寂。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潮水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平江谷上的潮水,古木和葭苇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通过潮水涌动,古木萧萧的声音,和两岸葭苇摇曳生姿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静谧和潮水的威力。同时,寒冷的波浪在寂静中浸泡,增添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在赏析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自然景观的描绘 诗中通过对潮水、古木和葭苇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这种描绘细腻入微,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界的静谧和美妙。 二、氛围的营造 诗中的“萧萧”、“寂寥”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种氛围与潮水的涌动、古木的萧萧声音相呼应,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寂静和孤独。 三、诗意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氛围的营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孤寂生活的感慨。这种情感真挚动人,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氛围的营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孤寂生活的感慨,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江谷上潮,古木自萧萧。
两岸饶葭苇,寒波浸寂寥。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寂寥

    读音:jì liáo

    繁体字:寂寥

    英语:solitude

    意思:
     1.空虚无形;空无人物。
      ▶《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王弼注:“寂寥

  • 两岸

    读音:liǎng àn

    繁体字:兩岸

    英语:bilateral

    意思:(两岸,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
      ▶《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