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怀三十六首》 人老秋更老,山深水复深,高木已就脱,慧禽空好音。

人老秋更老,山深水复深,高木已就脱,慧禽空好音。

意思:人老秋季更老,山深水又深,高大的树木已经被脱,慧禽空好音乐。

出自作者[宋]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人生的衰老和落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初心的坚守和追求。 首联“人老秋更老,山深水复深”以秋天的景色作为背景,描绘了人生的衰老和环境的寂寥。通过“人老”和“秋更老”的对比,以及“山深”和“水复深”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深深的悲秋情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落寞和无奈。 颔联“高木已就脱,慧禽空好音”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高大的树木已经落叶凋零,聪明的鸟儿发出空洞美妙的叫声。“已就脱”和“空好音”两个词语,形象地表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寂寥。 颈联“筋骸非曩日,道德负初心”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衰老和道德初心改变的感叹。“筋骸非曩日”意味着身体已经不如以前,“道德负初心”则暗示着初心已经改变,道德的追求也已经不再。 尾联“赖有余编在,时时尚可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书籍的依赖和追求,通过阅读书籍来寻找安慰和寄托。这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精神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衰老和道德初心改变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书籍和知识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人老秋更老,山深水复深,高木已就脱,慧禽空好音。
筋骸非曩日,道德负初心。
赖有余编在,时时尚可寻。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关键词解释

  • 老秋

    读音:lǎo qiū

    繁体字:老秋

    意思:晚秋。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四:“到老秋,子粒实实在在,一颗顶一颗。”

  • 老山

    读音:lǎo shān

    繁体字:老山

    意思:深山。陕北民歌《刘志丹》:“十月里,天气寒,杨猴小队伍下了山,断的个老百姓钻老山,咱们的红军到来了,人人都喜欢。”
      ▶骆宾基《山区收购站》:“看看我们老山林子的‘电气化’到什么程

  • 已就

    读音:yǐ jiù

    繁体字:已就

    意思:
     1.已成。
      ▶《后汉书•皇甫嵩传》:“功业已就,天下已顺,然后请唿上帝,示以天命,混齐六合,南面称制。”
     
     2.已经如此,既成事实。
      ▶曹

  • 好音

    引用解释

    1.悦耳的声音。《诗·鲁颂·泮水》:“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汉 祢衡 《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唐 杜甫 《蜀相》诗:“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宋 王安石 《半山春晚即事》诗:“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2.也特指乐声。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新诗为我逗琴心,更仗新诗索好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