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酬材叔江西道中作》 行寻故心无事,不觉西游道路难。

行寻故心无事,不觉西游道路难。

意思:在不久前心无事,不觉西游道路难。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酬材叔江西道中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荒凉原野和冬季景色的诗,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整首诗流畅而有韵律,用词简练而生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首联“枉渚荒源百里间,草根经烧旧痕乾。”描绘了一片荒芜的原野,草根被烧毁,痕迹已经干燥。这里运用了意象手法,通过描绘草根烧毁的痕迹,表现了原野的荒凉和寂静。 颔联“入陂野水冬来浅,对树诸峰雪后寒。”进一步描绘了冬季的景色,野水浅浅,诸峰积雪,寒意逼人。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浅水和高峰的对比,表现了冬季的寒冷和萧瑟。 颈联“坞笛最宜风外听,岭梅初得醉中看。”则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笛声在风中飘荡,岭上的梅花在醉眼中朦胧。这里运用了感官描写的手法,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感受。 尾联“行寻故心无事,不觉西游道路难。”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在寻找故心的过程中,心事已了,不再觉得西游的道路艰难。这里运用了寓言手法,通过行寻故心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荒凉原野和冬季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诗人运用意象、对比、感官描写和寓言等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枉渚荒源百里间,草根经烧旧痕乾。
入陂野水冬来浅,对树诸峰雪后寒。
坞笛最宜风外听,岭梅初得醉中看。
行寻故心无事,不觉西游道路难。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无事

    读音:wú shì

    繁体字:無事

    意思:(无事,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
      ▶《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注:“事谓征伐。”
      ▶《史

  • 不觉

    读音:bù jué

    繁体字:不覺

    英语:unconsciously

    意思:(不觉,不觉)

     1.沉睡不醒。
      ▶《战国策•魏策二》:“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

  • 行寻

    读音:xíng xún

    繁体字:行尋

    意思:(行寻,行寻)
    谓寻察;寻访。
      ▶《后汉书•百官志五》:“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姦宄,以起端绪。”
      ▶宋·朱熹《莫杉寺》诗:“休沐聊命

  • 故心

    读音:gù xīn

    繁体字:故心

    意思:本意;旧情。
      ▶南朝·梁·何逊《暮秋答朱记室》诗:“故心不存此,高文徒可咏。”
      ▶南朝·陈后主《自君之出矣》诗之三:“思君若寒草,零落故心生。”

  • 道路

    读音:dào lù

    繁体字:道路

    短语:蹊 道 程 途

    英语:road

    意思:
     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
      ▶《周礼•夏官•司险》:“司险掌九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