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石州慢·野色惊秋》 汉皋何处,解佩何人,底须情切。

汉皋何处,解佩何人,底须情切。

意思:汉皋山何处,解出什么人,底必须情切。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石州慢·野色惊秋》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秋天的景色和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 首先,诗的开头“野色惊秋,随意散愁,踏碎黄叶。”就给人一种自然与情感交织的感觉。野色的秋景让人惊醒,仿佛是自然的情绪在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于是诗人随意地借着这秋色散去愁闷,开始漫步在黄叶满地的路上。这里的“散愁”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 接下来,“谁家篱院闲花,似语试妆娇怯。”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温馨的画面,篱院的闲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娇羞和柔弱。这里的“试妆”形象地描绘了花朵初开的状态,给人一种娇怯而又充满生机的感觉。 “行行步影,未教背写腰肢,一搦犹立门前雪。”这几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诗人的行走姿态和腰肢轻盈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步行的姿态被形容为未教背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行走状态,而腰肢轻盈的形态则被形容为犹立门前雪,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 “依约镜中春,又无端轻别。”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镜中的春光仿佛在眼前,但却又无端地轻易别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细腻,通过对自然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而深刻的。 此外,诗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情感和景色融为一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的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自然的美妙。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思念,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妙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色惊秋,随意散愁,踏碎黄叶。
谁家篱院闲花,似语试妆娇怯。
行行步影,未教背写腰肢,一搦犹立门前雪。
依约镜中春,又无端轻别。
痴绝。
汉皋何处,解佩何人,底须情切。
空引东邻,遗恨丁香空结。
十年旧梦,谩馀恍惚云窗,可怜不是当时蝶。
深夜醉醒来,好一庭风月。
作者介绍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关键词解释

  • 汉皋

    读音:hàn gāo

    繁体字:漢皋

    意思:(汉皋,汉皋)

     1.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相传周·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二女,二女解佩相赠。
      ▶《文选•张衡<南都赋>》:“耕父扬光于清泠之渊,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

  • 解佩

    读音:jiě pèi

    繁体字:解佩

    意思:(参见解珮)

     1.解下佩带的饰物。
      ▶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僕曰:‘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底须

    读音:dǐ xū

    繁体字:底須

    意思:(底须,底须)
    何须;何必。
      ▶元·许有壬《摸鱼子•和明初韵》词:“倾绿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 情切

    引用解释

    感情真切。《水浒传》第一一五回:“小弟见他説的情切,不忍杀他。” 臧克家 《毛主席的诗教》:“写了离别的愁苦,写得如此率真,如此情切。”

    读音:qíng qi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