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责己》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

意思:必须教十二时,这样心无时不在。

出自作者[宋]陈文蔚的《责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对时间的珍视。 首句“圣人当耳顺,吾年已逾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已过半百的感慨,同时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紧迫性。第二句“日覬有新功,迩来如稍怠”则直接点出时间的紧迫性,表达了作者对于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渴望。 “嗟尔性虽驽,敢不鞭其退”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即使自己的天资并不出众,也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这种自我激励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视和充分利用,即使在生活的十二个时辰中,也要保持专注和努力。这种精神也是值得赞扬的。 最后两句“书此当盘铭,终身以服佩”则表达了作者要将这种精神铭刻在心,终身不忘,这也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的方式。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时间的珍视、对进步的渴望、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以及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和借鉴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人当耳顺,吾年已逾再。
日覬有新功,迩来如稍怠。
嗟尔性虽驽,敢不鞭其退。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
书此当盘铭,终身以服佩。

关键词解释

  • 十二时

    引用解释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 杜预 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

  • 不在

    读音:bù zài

    繁体字:不在

    英语:not be in

    意思:死的婉辞。
      ▶宋·岳珂《桯史•朝士留刺》:“凡人之死者,乃称不在。”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到了鲁宅,进门听得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