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泰伯庙》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意思:当时全解称高义,谁敢让他王莽董卓听说?

出自作者[唐]皮日休的《泰伯庙》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扬,他们虽然出身不同,但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 首句“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描绘了两位历史人物争祠的场景,表达了对他们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之情。这两位历史人物在争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谦让、礼让的高尚品质,这种品质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散发着清新的芬芳。 “当时尽解称高义”,这句诗表达了对当时人们理解并称赞这两位历史人物高尚义举的赞美之情。当时的人们能够理解并称赞他们的行为,说明他们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谁敢教他莽卓闻”,这句诗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高尚品质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没有像这两位历史人物一样高尚的人的批评。即使在今天,也很少有人能够像这两位历史人物一样,在面对利益和权力时能够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赞扬,表达了对高尚道德品质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向这两位历史人物学习,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庙争祠两让君,几千年后转清芬。
当时尽解称高义,谁敢教他莽卓闻?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皮日休(约838—约883),晚唐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曾居住在鹿门山,道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

皮日休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终。

皮日休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皮日休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对于社会民生有深刻的洞察和思考。

关键词解释

  • 高义

    读音:gāo yì

    繁体字:高義

    英语:flawless taste

    意思:(高义,高义)

     1.行为高尚合于正义。
      ▶《战国策•齐策二》:“夫救赵,高义也;却秦兵,显名也。

  • 当时

    读音:dāng shí

    繁体字:噹時

    短语:当年

    英语:then

    意思:(当时,当时)
    I

     1.指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候;昔时。
       ▶《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