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感二首》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

意思:有生不老,一年的事情看秋季壳。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自感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是由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是一首表达人生哲理的诗,通过对诗人自身年龄变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时间的感慨。 首联“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年龄变化的看法,他并不嫌弃胡子变白,因为白胡子自己会脱落,这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和自然的规律。虽然失去青春的活力,但每天的胡子仍在变薄,这暗示着生命的流逝但仍在继续。 颔联“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指出生命永远不会停止,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衰老,而时间就像秋天的新陈代谢,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事物的变化。 颈联“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大事的深深忧虑,他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意识到每个人都会走向衰老和死亡,这是无法避免的。这里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跃然纸上。 尾联“毫发谁能度”,诗人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无论我们多么小心,生命总是在不断地流逝,这是无法阻止的。这里诗人以一种悲凉而深沉的语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自身年龄变化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时间的感慨。它提醒我们珍惜时间,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同时也提醒我们不要过于悲观,要积极面对生活,活在当下。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我不嫌髭白,白髭何自落。
虽然失丑衰,将恐日髭薄。
有生无不老,岁事看秋箨。
一身忧已大,毫发谁能度。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有生

    读音:yǒu shēng

    繁体字:有生

    英语:human being

    意思:
     1.有生机。
      ▶《列子•黄帝》:“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
     
     2

  • 无不

    读音:wú bù

    繁体字:無不

    短语:概 个个 一律 一概

    英语:all without exception

    意思:(无不,无不)
    没有不;全是。
      ▶《

  • 秋箨

    读音:qiū tuò

    繁体字:秋籜

    意思:(秋箨,秋箨)
    秋日的竹壳。喻脆弱易掉落之物。
      ▶隋炀帝《手诏劳杨素》:“汴部·郑州,风捲秋箨,荆南塞北,若火燎原。”
      ▶《晋书•苻坚载记下》:“今有劲卒百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