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画建溪图》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意思: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出自作者[唐]方干的《题画建溪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漫步在建溪畔,欣赏风景并回忆往昔的诗。建溪是福建省内的一条主要河流。 首先,诗中描述了建溪的美景。“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这里用“六幅轻绡”来比喻建溪的美,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诗人漫步在建溪畔,沿途看到刺桐花随着地势高低起伏,景色如画。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分明记得曾行处,只欠猿声与鸟啼。”这里诗人明确地记得曾经走过这里,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惋惜。他希望还能听到猿的叫声和鸟的啼声,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感慨。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回忆过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它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过去的怀念。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诗意,使人容易产生共鸣。整首诗的氛围轻松愉快,让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富有情感和诗意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六幅轻绡画建溪,刺桐花下路高低。
分明记得曾行处,只欠猿声与鸟啼。
作者介绍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

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关键词解释

  • 刺桐

    读音:cì tóng

    繁体字:刺桐

    英语:erythrina

    意思:
     1.树名。亦称海桐、山芙蓉。落叶乔木。花、叶可供观赏,枝干间有圆锥形棘刺,故名。原产印度、马来亚等地,我国广东一带亦多栽培。

  • 建溪

    读音:jiàn xī

    繁体字:建溪

    意思:水名。在福建,为闽江北源。其地产名茶,号建茶。因亦借指建茶。
      ▶唐·许浑《放猿》诗:“山浅忆巫峡,水寒思建溪。”
      ▶宋·梅尧臣《得太简蒙顶茶》诗:“陆羽旧《茶经》,一意

  • 轻绡

    读音:qīng xiāo

    繁体字:輕綃

    意思:(轻绡,轻绡)
    一种透明而有花纹的丝织品。
      ▶《汉书•元帝纪》“齐三服官”颜师古注引李斐曰:“春献冠帻縰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凡三。”
      ▶清·王士

  • 桐花

    读音:tóng huā

    繁体字:桐花

    意思:
     1.桐树的花。
      ▶唐·白居易《桐花》诗:“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宋·梅尧臣《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桐花正美矞雪乱,家庭玉树须来仪。”<

  • 下路

    引用解释

    1.前方;路边。《韩非子·十过》:“ 韩 使人之 楚 , 楚王 因发车骑陈之下路,谓 韩 使者曰:‘报 韩君 言弊邑之兵今将入境矣。’”《南史·谢灵运传》:“后 秦 郡府将 宋齐 受使至 涂口 ,行达 桃墟村 ,见有七人下路聚语,疑非常人,还告郡县,遣兵随 齐 掩讨禽之。” 元 宫大挺 《七里滩》第三折:“见旗帜上月华日精,諕的些居民

  • 高低

    读音:gāo dī

    繁体字:高低

    短语:上下

    英语:(adv) simply; just

    意思:
     1.高高低低,或高或低。
      ▶唐·许浑《金陵怀古》诗:“松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