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 见说一房皆百子,凤衔双蒂几时来。

见说一房皆百子,凤衔双蒂几时来。

意思:见说一房都百子,凤衔双蒂什么时候来。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端午内中帖子词·皇后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君王初幸集灵台,碧藕催花海上开。见说一房皆百子,凤衔双蒂几时来。》,由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组成。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君王的宠幸和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于某种植物的赞美。 首先,诗的开头“君王初幸集灵台”描绘了君王的初次光临,暗示了集灵台的特殊地位和吸引力。接着,“碧藕催花海上开”一句,将碧藕比作海上开放的荷花,形象生动,给人以清新之感。碧藕是荷花的一种,催开花则暗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 “见说一房皆百子”一句,描绘了碧藕的另一个特点,即它的数量众多和生命力旺盛。这里的“一房”可能指的是碧藕的一根枝条或一段枝干,而“皆百子”则暗示了其繁殖力强,生命力旺盛。 “凤衔双蒂几时来”一句,将凤凰衔着双蒂莲花的形象引入诗中,进一步赞美了碧藕的美丽和珍贵。同时,这也暗示了君王的到来将带来更多的繁荣和幸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君王的宠幸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赞美了碧藕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此外,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诗人通过赞美碧藕的美丽和生命力,表达了他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他也通过描绘君王的到来和繁荣的到来,表达了他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的期望和信念。这些思考和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价值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王初幸集灵台,碧藕催花海上开。
见说一房皆百子,凤衔双蒂几时来。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百子

    读音:bǎi zǐ

    繁体字:百子

    意思:
     1.指儿子多。
      ▶《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毛传:“大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也。”
     
     2.指花果多子实。
      ▶晋·王嘉《拾遗记

  • 几时

    读音:jǐ shí

    繁体字:幾時

    英语:what time; when

    意思:(几时,几时)

     1.多少时候。
      ▶汉武帝《秋风辞》:“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唐·韩愈《祭十二郎

  • 见说

    读音:jiàn shuō

    繁体字:見說

    意思:(见说,见说)

     1.告知,说明。
      ▶晋·张华《博物志》卷三:“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见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
     
     2.犹听说

  • 一房

    (1).一个房间。《后汉书·文苑传下·侯瑾》:“﹝ 瑾 ﹞常以礼自牧,独处一房,如对严宾焉。”《儒林外史》第三六回:“﹝ 尤滋 ﹞见 虞博士 文章品行,就愿拜为弟子,和 虞博士 一房同住,朝夕请教。” 丁玲 《莎菲女士日记·一月十二日》:“到单独只剩两人在一房时,我的大胆,已经是变得毫无用处了。”
    (2).指家族的一支。 巴金 《家》二二:“这个大公馆里如今就只剩下 觉新 这一房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