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原民谣·金台砚》 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

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

意思: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石罗文传。

出自作者[宋]周麟之的《中原民谣·金台砚》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金台砚的赞美诗,通过对金台砚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金台砚的喜爱之情。 首联“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作者用典,将金台砚比作仙人所赐的金华石砚,赞扬其名声高,品质优良。同时,也表达了金台砚在众多砚石中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颔联“南辕回次白沟河,搴裳欲渡尘没靴”,作者描绘了金台砚的产地和运输过程。金台砚产于白沟河,作者在南辕回次之际,想要亲自去取回这珍贵的砚石。这一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金台砚的珍视之情。 颈联“向此画见限华裔,今用接畛皆夷歌”,作者描绘了金台砚的使用场景。在画中看到金台砚,现在用它来接替各种砚石,让人们都唱起了夷族的歌曲。这一描绘表达了金台砚在众多砚石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尾联“自言所献非荆璞,仅比澄泥与铜雀”,作者通过蕃使之口,表达了金台砚的价值和用途。蕃使说他们献上的不是普通的玉石,而是一种可以与澄泥砚、铜雀砚相媲美的珍品。这一描绘进一步突出了金台砚的价值和地位。 整首诗通过对金台砚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金台砚的喜爱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金台砚产地和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恰当,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台砚,旧日老张闻{上宀下禹}县。
金华仙伯一品题,名高万石罗文传。
南辕回次白沟河,搴裳欲渡尘没靴。
向此画见限华裔,今用接畛皆夷歌。
忽见御庄云蓊郁,千章乔林参天碧。
始知佳气似舂陵,更喜眼前多旧物。
伴行蕃使言侏离,髯奴鐻耳乃有知,叩辕敛官出双璧,不待驲人来致辞。
自言所献非荆璞,仅比澄泥与铜雀。
雅称挥毫白玉堂,夜扫黄麻追灏噩。
人皆谓彼勤且诚,盍探露团分宝馨。

关键词解释

  • 万石

    读音:wàn dàn

    繁体字:萬石

    意思:(万石,万石)

     1.《汉书•石奋传》:“奋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凡号奋为万石君。”后因

  • 罗文

    读音:luó wén

    繁体字:羅文

    意思:(罗文,罗文)

     1.罗状的花纹。
      ▶唐太宗《赋得含峰云》:“横天结阵影,逐吹起罗文。”
      ▶唐·李群玉《送客》诗:“沅水罗文海燕回,柳条牵恨到荆臺。”

  • 仙伯

    读音:xiān bó

    繁体字:仙伯

    意思:
     1.仙人之长。亦泛称仙人。
      ▶《太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淮南王﹞安,未得上天,遇诸仙伯。
      ▶安少习尊贵,稀为卑下之礼,坐起不恭,语声高亮,或误称寡人

  • 金华

    读音:jīn huá

    繁体字:金華

    英语:jinghua

    意思:(金华,金华)
    I
    金质的花饰。
       ▶《后汉书•蔡邕传》:“公奉引车驾,乘金华青盖,瓜画两轓,远近以为非宜。”<

  • 一品

    读音:yī pǐn

    繁体字:一品

    英语:first rank

    意思:
     1.封建社会中官品的最高一级。自三国·魏以后,官分九品,最高者为一品。
      ▶《晋书•惠帝纪》:“乃发王公奴婢手舂给

  • 题名

    读音:tí míng

    繁体字:題名

    英语:autograph

    意思:(题名,题名)

     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唐·张籍《送远曲》:“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