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意思:高速路蝉鸣秋季发动,华堂美酒离忧销。

出自作者[唐]高适的《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慨和志向的诗,通过对过去相逢、交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首联“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交往的朋友的怀念,以及对过去轻视世俗的态度感到自嘲。颔联“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暗示着诗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平凡的生活,而向往更高的境界。 颈联“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表达了诗人的挫折和无奈,也暗示着诗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尾联“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乐观,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经历的怀念和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
羁旅虽同白社游,诗书已作青云料。
蹇质蹉跎竟不成,年过四十尚躬耕。
长歌达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幸逢明盛多招隐,高山大泽征求尽。
此时亦得辞渔樵,青袍裹身荷圣朝。
犁牛钓竿不复见,县人邑吏来相邀。
远路鸣蝉秋兴发,华堂美酒离忧销。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关键词解释

  • 秋兴

    读音:qiū xīng

    繁体字:秋興

    意思:(秋兴,秋兴)

     1.秋日的情怀和兴会。
      ▶唐·孟浩然《奉先张明府休沐还乡海亭宴集》诗:“何以发秋兴,阴虫鸣夜阶。”
      ▶唐·胡曾《咏史诗•西园》:“

  • 鸣蝉

    读音:míng chán

    繁体字:鳴蟬

    意思:(鸣蝉,鸣蝉)
    寒蝉;秋蝉。
      ▶《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
      ▶李善注引《礼记》:“孟秋,寒蝉鸣。”
      ▶唐·高适《

  • 远路

    读音:yuǎn lù

    繁体字:遠路

    英语:roundabout

    意思:(远路,远路)

     1.遥远的道路。
      ▶《韩非子•大体》:“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疲弊于远路,旌旗不

  • 发华

    读音:fā huá

    繁体字:發華

    意思:(发华,发华)
    表现出文彩。
      ▶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之十一:“虽有好音,谁与清歌?虽有朱颜,谁与发华?”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凡群言发华,而降神务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