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 道心制野猿,法语授幽客。

道心制野猿,法语授幽客。

意思:道心制野猿,方法对授予幽客。

出自作者[唐]皎然的《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四十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种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对远离人群、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首句“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这种情感难以割舍。 “自从东溪住,始与人群隔”,表达了作者开始与世隔绝,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应物非宿心,遗身是吾策”,表达了作者过上这种生活的原因,即顺应自然,忘却自我,这是他的策略。 “绮里犹近名,於陵未泯迹”,这两句用典,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态度,他并不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 “吾师逆流教,禅隐殊古昔”,表达了作者对师父的敬仰之情,他的师父传授给他一种逆流教,让他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洗足临潺湲,销声寄松柏”,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生活的场景,他洗足于溪水,消声于松柏。 “道心制野猿,法语授幽客”,表达了作者在山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他的道心仍然能够制服野猿,传授法语给幽客。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人群、与世无争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道心的坚守。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
自从东溪住,始与人群隔。
应物非宿心,遗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沦景事金液。
绮里犹近名,於陵未泯迹。
吾师逆流教,禅隐殊古昔。
洗足临潺湲,销声寄松柏。
缃荷采堪服,柔草持可席。
道心制野猿,法语授幽客。
境净万象真,寄目皆有益。
原上无情花,山中听经石。
竹生自萧散,云性常洁白。
却见羇世人,远高摩霄翮。
达贤观此意,烦想遂冰蘖。
伊予战苦胜,览境情不溺。
智以动念昏,功由无心积。
形骸尔何有,生死谁所戚。
为与胜悟冥,不忧颓龄迫。
春风自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皎然(720年-804年),俗姓谢,字清昼,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僧人和茶道家。他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皎然一生游学四方,广交名士,自幼喜好佛学和文学,擅长写山水诗。他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以描绘山水胜景和描写人物情感为主,具有良好的文学价值。

皎然不仅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也是茶道家和佛学家。他在茶道方面的造诣非常深厚,被誉为“茶圣”,并在《茶经》中总结了自己多年来的茶道心得。此外,他还致力于佛教事业,曾经担任东林寺的净土宗法师,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解释

  • 法语

    读音:fǎ yǔ

    繁体字:法語

    英语:French

    意思:(法语,法语)

     1.合乎礼法的言语。
      ▶《论语•子罕》:“法语之言,能无从乎!”邢昺疏:“以礼法正道之言告语之。”

  • 道心

    读音:dào xīn

    繁体字:道心

    英语:Moral mind

    意思:
     1.指天理,义理。
      ▶《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蔡沈集传:“心者,人之知觉,主于

  • 幽客

    引用解释

    1.指隐士。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幽客滞 江 皐,从赏乖缨弁。”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凉风日瀟洒,幽客时憇泊。”

    2.兰之别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予长兄 伯声 ,尝得三十客:牡丹为贵客,梅为清客,兰为幽客……棠梨为鬼客。” 明 都卬 《三馀赘笔》:“ 张敏叔 以十二花为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