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吴别驾宅闻老妓陈氏歌》 如今人尽怜年少,谁肯同来特地听。

如今人尽怜年少,谁肯同来特地听。

意思:现在人们都很年轻,谁愿意同来特别地听。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吴别驾宅闻老妓陈氏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邀出后厅》,但诗的内容却与题目无关,反而是在描绘一种社会现象。这首诗通过描绘人们对于年轻人的喜爱和对于年长者的忽视,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价值观的反思。 首句“白发相邀出后厅”,白发一词,暗示了邀请者的年龄,而邀请的对象则是年轻的后辈。这不仅描绘了邀请者的热情,也揭示了社会对于年龄的刻板印象,即白发代表着经验、智慧和权威,而年轻则代表着活力、热情和潜力。 第二句“莫辞为唱《雨霖铃》”,诗人用了一个典故,《雨霖铃》是唐末词人柳永的作品,以其缠绵悱恻、哀婉动人著称。这里诗人用“为唱《雨霖铃》”来形容被邀请者的作品,暗示了邀请者对于年轻人的期待和赞美。 第三句“如今人尽怜年少”,诗人对当前社会的现象进行了批评,指出人们普遍关注年轻一代,对他们的才华和潜力给予了过多的关注。 最后一句“谁肯同来特地听”,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当人们都去关注年轻一代的时候,又有谁愿意去倾听那些年长者的声音呢?这不仅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也是对个体价值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年龄、价值观和个体价值的思考。它提醒我们,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都值得被尊重和倾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发相邀出后厅,莫辞为唱《雨霖铃》。
如今人尽怜年少,谁肯同来特地听。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今人

    引用解释

    现代人;当代人。与“古人”相对。 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但不知直似古人,亦何得于今人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端肃拜》:“今人止以为妇人之礼。”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风砂呵风砂,只望你不把今人当古人!”

    读音:jīn rén

    反义词:古人

  • 特地

    读音:tè dì

    繁体字:特地

    英语:(adv) especially for ...

    意思:I
    亦作“特的”。
      亦作“特的”。特意;特为。
       ▶《古尊宿语录》:“诸圣由兹

  • 如今

    读音:rú jīn

    繁体字:如今

    短语:兹 今昔 现在时 今 本 现 今天

    英语:nowadays

    意思:现在。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

  • 地听

    读音:dì tīng

    繁体字:地聽

    意思:(地听,地听)
    古代军事上侦察敌方动态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守城,以防突然袭击。
      ▶唐·李靖《卫公兵法•部伍营阵》:“兼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