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见月》 皓月忽从墙角见,好风时送竹声来。

皓月忽从墙角见,好风时送竹声来。

意思:皓月忽然从墙角看到,好风时送竹声来。

出自作者[宋]陈宓的《见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皓月忽从墙角见,好风时送竹声来。事随日出无时暇,薄暮尘襟始一开。》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宜人的田园生活景象,表达了作者在日出后的闲适心情。 首句“皓月忽从墙角见”中的“皓月”象征着明亮的月光,诗人通过墙角这个细节,巧妙地描绘出夜晚的静谧和月光的皎洁。这句诗也暗示了作者在夜晚的闲适和宁静,没有外界的纷扰,只有月光的陪伴。 “好风时送竹声来”一句,诗人通过描绘微风和竹声,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宜人的氛围。微风轻轻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也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事随日出无时暇”表达了作者在日出后的生活状态,即随着太阳的升起,各种事情也随之而来,但作者并没有感到繁忙和紧张,而是感到悠闲自在。这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欣赏。 最后一句“薄暮尘襟始一开”描绘了日落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在忙碌一天后的轻松和愉悦。这句诗中的“尘襟始一开”暗示了作者在一天的工作和生活中感到疲惫和困扰,但随着日落和夜晚的来临,这些困扰也逐渐消散,作者的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景象和表达作者在其中的悠闲心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皓月忽从墙角见,好风时送竹声来。
事随日出无时暇,薄暮尘襟始一开。

关键词解释

  • 皓月

    引用解释

    犹明月。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情紆軫其何託,愬皓月而长歌。” 唐 李白 《友人会宿》诗:“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宋 柳永 《倾杯乐》词:“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三折:“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一轮明镜似的皓月慢慢地向上面移动。”

  • 墙角

    读音:qiáng jiǎo

    繁体字:墻角

    英语:wall angle

    意思:(墙角,墙角)
    亦作“墻角”。
     两堵墻相接处的凹角或其近处。
      ▶唐·白居易《早寒》诗:“黄叶聚墙角

  • 见好

    读音:jiàn hǎo

    繁体字:見好

    短语:回春

    英语:get better; mend

    意思:(见好,见好)

     1.犹讨好。
      ▶《文明小史》第六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